佛弟子文库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大安法师  2022/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么感应?就是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才能感通得上。如果是泛泛悠悠的,临命终时还是那些世间的念头起主宰。或者就像前面说的,生了病,到处求医问药,贪生怕死,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良医都要寻遍——要多活几年;临断气之前,还在那里挂吊瓶、插管子、输血。他全身心都在考虑我多活几年,多活几天,你说他能往生吗?

无量劫以来,我们也曾经接触过净土法门,也曾经念过佛,就是没有那种真为生死的突围的心、把这个身体——臭皮囊业报身彻底放下、彻底厌舍的心,我们还在这里轮回。那轮回,借助以前的这种善根,又闻到净土法门,又似乎发了点愿想去,但是这种贪瞋烦恼还是这么炽盛,还是看不破放不下,深信切愿还是建立不起来。所以这个法门就阿弥陀佛的立场来说,信愿称名乃至十声、一声感通佛力都能往生,万修万人去,但是就众生的烦恼业力来说,很难突破,真信切愿建立不起来,感通不上,往生不了。

临命终时这桩事情,那是关键时刻。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发一个临终接引愿?只要信愿称名,阿弥陀佛现前接引。印祖在前面讲过,在临命终时,不仅说没有念过什么佛的人不容易把住这个佛号,就是曾经有过念佛实践的人,临命终时也是很麻烦,做不了主。就是开悟的人,也是十人九蹉路,那是永明延寿大师在五代末、宋初的时候说的话。到了憨山大师,他是明末的一位高僧,他读了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之后非常赞叹,进一步说,如果五代末的时候是开悟者不求生净土是十人九蹉路的话,那么到了现在——经过了六百年左右——那可是十个人里面管保有十一个要蹉路的。那就是一网打尽。

所以永明延寿大师作为古佛再来,就是禅宗走向衰落的时候,为这些宗门教下的修行人指出一条当生出离生死轮回的康庄大道。所以,历代的这些具眼善知识非常赞叹《四料简》。但是也伴随着一些人否定《四料简》,认为它是伪造的,不是永明延寿大师说的,这个观点在印祖的时代就已经很有市场。为什么印祖会作《净土决疑论》?就是他深刻地感觉到那个时代这个观点的错谬。他赞叹这个《四料简》,那是千古不易之定案。

所以你看这些宗门教下靠自力了生死之难,有句话叫“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就是初果圣人都有出胎之迷,菩萨都有隔阴之昏。《高僧传》里面讲唐代的圆泽禅师,他是能够预知自己的来世的,“三生石”就是谈他的公案,跟李源居士的一个约定。实际上,跟李源说到青城山去参访走陆路还是走水路,他早已知道这个结局,已经安排了离世的事情。

圆泽禅师是一个初果圣人,他有五种神通,虽然有宿命通,但是见到了这个怀孕的女人,怀孕三年就是等他,他就想回避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业力牵引,就让他走水路,就碰到这个怀孕的女人,这碰到了,他就脱不开了。初果圣人他的情欲心还没有断,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继续修行,才能断这个欲界的思惑。

在临命终时,不要说一般的凡夫,就是有相当修行的人,他也是做不了主的。所以,阿弥陀佛“前来接引”是非常的重要。佛只要求我们信愿称名,仰靠阿弥陀佛的接引的力量,“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来安慰我们,来引导我们,用光明摄受我们,在莲台里面,我们随佛往生,才能够确保这件离开三界的轮回的大事。

助念一法,实际上从《华严经》里面就已经建立了。西域、天竺一带,就有助念的仪轨。它的仪轨是有一尊佛像,然后有一个幡,也都面西——也是指向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像在西面,病人也朝西,这个幡的顶部就把它绑在佛的手指上,然后幡的那个尾部就让病人抓着。它用这种表象来告诉病人:作随佛往生之想,抓着这个幡,那一头是在佛的手上,这头在你的手上,紧紧抓住。然后再给他施设一个佛像,让他看着佛像,旁边同参道友就帮他助念佛号——这样的一种模式。基本上我们现在助念也是这种模式,这种助念的模式是自古传过来的,它是有根据的。

一心一意地念佛,作随佛往生之想,作决定往生之想,要把你的真信切愿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无论是助念者还是家亲眷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就是要帮助这个病人心无二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生死泰然》

死亡是历来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但是时代的进步,生死...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

【佛教词典】如义取名散动

【如义取名散动】 p0578   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如义...

【佛教词典】座汤

禅林用语。有大小之别。如库司于四节请全山大众,称为...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

星云大师《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多年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语言,...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

《十牛图颂》略说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

哪还有什么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们禅七打到这个时候,应该功夫有个受用,能提得起。...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

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

你的债都还了吗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