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尸婆罗尊者本缘

2016/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尸婆罗尊者本缘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位月光长者,饶财多宝,象马七珍、金银宝器不可称计。遗憾地,月光长者没有子息,他常求祷于天神,以及一切天地鬼王、梵天、山神、树神、五道之神、鬼子母等,无不奉祀祭祷,恳求得赐一子。

不久后,月光长者的夫人有孕,长者十分欢喜,给与夫人敷设软好床座,甘美佳馔,着好衣裳。经过了八、九月,夫人生了一男孩,面如桃华之色,颜貌端正,世间希有。这小儿一出生,两手捉执无价摩尼珠,开口说偈道:“此家颇有财,宝物及谷食,我今欲惠施,使贫无有乏。若此无物者,财宝及谷食,今有无价珠,常用惠施人。”

家人们听到出生的小婴儿,竟然开口讲话,无不吓得东奔西跑而惊呼:“怎么生出这种鬼怪呢?”唯有父母爱愍幼儿,没有逃走,夫人向儿轻声问道:“你是天神吗?还是鬼魅或罗刹?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谁?”小婴儿对母亲说:“我不是天神,也不是鬼魅罗刹,我是父母所生,是人,不用怀疑。”夫人非常地欢喜,于是向月光长者述说。

长者心想:“这是什么因缘?我应该去问尼犍子。”长者于是抱着小孩至尼犍子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向尼犍子具说此事。尼犍子听后告诉长者:“此儿为福薄之人,留之无益,应该要杀除。如果不杀他,则门户衰耗,全家皆死。”

长者思惟:“我一直没有子息,为此恳天求地,无处不祷,历经这么多年,才生下这个儿子,今日怎么忍心杀儿子呢?我应该再去问问其他的沙门、婆罗门,来解除心中疑惑。”

当时如来成佛未久,一般人尊称其为“大沙门”。月光长者想:“我可以去向那位‘大沙门’请教!”于是长者起身,便抱着此儿前往拜见世尊。可是走到半路又犹豫了起来,心想:“长老梵志年过耆艾,聪明黠慧,众人恭敬,而此沙门瞿昙,年少学道未久,岂能知道此事的因缘?恐怕他也无法解开我的疑惑,算了!我还是回家好了。”

这时有位天神,是长者昔日旧交,遥知长者心念,便在虚空中告诉他:“长者,你应当前去不要踌躇,一定能获得利益、得大果报,而且能到达甘露之处。如来出世甚难遭遇,如来能降法雨甘露,令诸有情时时得受滋养。长者!有四事虽小确不可轻慢。哪四事呢?国王虽小不可轻;火苗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学道之人虽然年少不可轻。长者应知!有此四事最不可生起轻慢之心。”

天神便说偈言:“国王虽复小,斩害由其法,小火虽未炽,焚烧山草木。神龙虽现小,降雨随时宜,学者年幼稚,度人无有量。”月光长者闻此心开意解,十分欢喜。随即来到世尊的住处,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告知世尊事情原委。

世尊对长者说:“这孩子有极大的福德!将来长大以后,会带着五百徒众,到我座下出家学道,并证得阿罗汉果,此儿在我声闻弟子中福德第一,无人能及。”长者听了,踊跃欢喜向世尊说:“当如世尊所教,绝非如尼犍子所言。”这时长者又对佛陀说:“唯愿如来悲愍小儿,与比丘僧众共同接受我的供养。”世尊默然受请。长者见世尊默然应允,即从座起,头面礼足而退。随即回家备妥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次日清晨便自语:“时已到,唯愿世尊慈悲应供。”

世尊知时已到,便带领比丘众,前后围绕入舍卫城长者家中。长者见佛与比丘僧众,次第安详坐定后,即亲手斟酌种种饮食,以欢喜心循序斋僧;等僧众们食毕,又为除去钵器,行清净水。之后,更取小座,恭敬地坐在如来面前,一心渴仰佛说妙法。此时长者禀白世尊:“我今所有居家田业,将全数给予此小儿,唯愿世尊慈悲,为儿立名。”世尊说:“此儿生时,人皆东西驰走大叫,以为是尸婆罗鬼,今日就为他立字‘尸婆罗’。”

世尊接着为长者夫妇演说妙法,从布施、持戒、修福生天等渐次增进,又说欲为有漏不净的过患,出离烦恼之胜妙。夫妇闻法后,心开意解,生起净信而不再疑惑。世尊见二人根机成熟,又为开示诸佛所说之常法——苦、集、灭、道四圣谛,令发欢喜增上道心。长者夫妇当下尘垢皆尽,得法眼净,犹如新白之毡易染为色。二人因见法性,能分别诸法,尽除心中之疑,得无所畏,体解如来深奥微妙之法,随即受持五戒。

世尊便为夫妇说此偈:“祠祀火为上,诸论颂为首,王为人中尊,海为众流源,月为星中明,日为众明最。八方及上下,所生万品物,欲求其福者,三佛最为尊。”世尊说完此偈,即从座起领众而去。

后来长者广求五百童子,侍卫、陪伴尸婆罗。等到快满二十岁时,尸婆罗来到父母跟前,禀白父母:“唯愿二慈尊,听许出家学道。”双亲即便应允。

尸婆罗及五百童子,顶礼父母双足,告退而去,到世尊处,头面礼足,站在一旁。尸婆罗禀白世尊:“唯愿听许出家学道。”世尊便听许尸婆罗出家,未经几日即证阿罗汉,六根清彻通达,成就八解脱。五百童子也同时求出家,未经几日也各个成就罗汉果位。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二)》

省思:

如是因,如是果。富贵,从布施、持戒中来。尸婆罗尊者生于豪富之家,出生不但有双手执珠之瑞相,还普告一切:“今有无价珠,常用惠施人”,无非过去生以来,常怀慈心布施众生,因累世善愿相继、跬步积行所感得的胜报;反观人人心中都有颗“无价宝珠”,发心行菩萨道,恒思利他,与乐拔苦,精进不懈广行饶益,如此这颗宝珠便能光照十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

布施培福,横越生死苦海

过去,佛陀曾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天,一位...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修福从珍惜一粒米开始

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修福犹如炒股,看你往哪里投

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有关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

证严法师:散播爱心聚福业

佛陀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灾、人祸,...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

成就自我

有一个人对一件精美的陶瓷瓶说:你真漂亮,而且你的寿...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位学人听说世上有一种移山大法,于是他就决定要学这...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佛教词典】洛阳伽蓝记

Luoyangjialanji   佛教著述。北魏杨炫之(一作羊炫...

【佛教词典】瓶碎失宝

(譬喻)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三曰:譬如有人,常供...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法师,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

【推荐】佛经格言集萃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以耐心勇敢地走到底

人,生活在这堪忍的世间,常常互相对立、彼此怨恨,致...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

为什么布施会内心快乐

布施功德无量,是我们常说的行话。但是,功德从哪里来...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

高僧们的他心通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如果是已经证道的圣人,比如澍庵,...

从你的妄想中跳脱出来

有一个禅师──他晚上去禅堂参禅之后,当他要回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