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既得不退转

大安法师  2013/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者,盖在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慈悲大愿接引众生,而众生则以至诚恳切求生净土的愿望,与阿弥陀佛互为感召,乃得成就见思惑业犹未断除的凡夫众生,亦得往生净土的不可思议的奇特之事。这一不可思议奇特之事,主要在于如《弥陀经》言:“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语“阿鞞跋致”,此译“不退转”。是即一得往生西方净土,便能证得“不退转”。不退转有三义:一、位不退转(入圣位);二、行不退转(大乘行);三、念不退转(证法身)。对于我等凡夫来说,首先是“位不退转”,最最至关切要!

“位不退转”,“位”即超脱凡位而入于圣位(此圣位是就三界内藏通二教说),便是了脱了三界内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对界外的“行不退、念不退”过程中的“变易生死”,故说界内为“分段生死”),长揖三界,永别六道,而更不退转。要知道,超脱三界生死,对于发心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是最不容易解决的一关,当然这是必须突破的一关!

了生脱死是最重要的一关,其意在于:吾人学佛修行,如果今生不能了脱生死,则必定随业受报,即使转生人天,痴福享尽,依旧堕落,苦海茫茫,莫测边涯。说生死问题是最不容易解决的,其意为:即使修行到了发明心地、大彻大悟的地步,倘若见思惑没有断除,便仍然不能超脱生死。断了见惑,方证初果(须陀洹),尚有欲界九品思惑;为断欲界前六品思惑,须经六番生死,方证二果(斯陀含);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须经一番生死,方证三果(阿那含),犹有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须于色界上五净居天(五不还天)经历长时方得断尽,乃证四果(阿罗汉)。至此,方得彻底了脱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最不容易,简直是不可望亦不可及的。

明白了以上两重意思,分段生死这一关,今生必须突破的意义,则不言自明。佛度众生,最为切要处,便是首先救拔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世间一切众苦,无过于生死。“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的通途”,古德早垂明训。而欲求得现生了脱生死,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说,若舍弃净土一法,吾人不知其更有如何良策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的十种信念与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

净土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

序文 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诸余法门,高之则下...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

印光大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

诵《无量寿经》不念佛号,属于念佛法门吗

问: 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

【推荐】医院里的「生死轮回站」

世人总认为生死离自己很远,若是有人与其谈论生死,他...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劝进行者的四种功德利益

你劝勉他人修净土,有个前提,你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

要有出离牢狱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佛教词典】烦恼过患

【烦恼过患】 p1192 瑜伽八卷七页云:烦恼过患者:当知...

【佛教词典】玄德

(术语)玄妙之功德。行宗记一上曰:神用难思,故云玄...

弥陀光明加持,病症不治而愈

我小时候是个顽劣的孩子,尤其喜欢杀害小昆虫,曾经回...

规范身口意三业

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能去杀生,...

【推荐】阿弥陀佛的回馈远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减劫世间,人和人之间很难说信任二字...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

远离五种邪命

缘有两个,第一是远离恶缘,远离恶缘就是要远离五种邪...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

净土宗善知识的标准

净业善知识首先要知见正确,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对...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

相信了弥陀的功德,才能把名号执持住

相信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功德,他才会去执持啊!执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