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大安法师  2013/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会不会是魔所显现呢?很多人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哟。就像昨天提问,都不敢生起发愿见佛的心,怕着魔。这里面又跟修禅的人不一样。修禅——禅宗,要扫荡,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净土法门不是这个样子。

回答是:如果修禅宗的人,他本身就是要从空入手,向上本分——本来面目,不染一尘,不立一法,所以他平时不作佛像之观。甚至有的古代很多禅宗道场都不立佛像,怕着相,怕向外寻求。所以你不作佛像观想,忽然临命终时佛还现前了,跟你平时的修行正好相反了,这可以说是魔事。但是念佛净业行人不一样。他每天都是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他的因行就是这个,他果上显现阿弥陀佛现前,这是因果相应了。所以这就不是着魔现象。

更何况这个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兑现愿力,带着观音、势至前来接引,有西方三圣现前,更没有着魔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念佛行人临终见阿弥陀佛,你就放一万个心,跟着阿弥陀佛走,你不要又想到:“阿弥陀佛来了,这是不是魔啊?你要我上莲台,我还不去呢!”那不去就麻烦了。所以不需要有怀疑,不需要有忧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

离开阿弥陀佛,难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没...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

【推荐】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

【佛教词典】施等所余波罗蜜多何缘但有四数

【施等所余波罗蜜多何缘但有四数】 p0862   瑜伽七十...

【佛教词典】漉水袋诫约

子题:水尘量、一阿耨尘、阿耨尘、一铜上尘、铜上尘、...

二十三条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一: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 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

一定要正见,不要让人骗

底下讲智慧成满。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究竟圆...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东方

问: 请问法师,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有何差别?为什么一...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恐惧生死苦,更应济物命

母亲不论用怎样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鱼虾、蛋等...

要选择希望还是绝望

有兄弟俩,一起外出经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恶人,他...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恶业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