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知大」,要「见远」

大安法师  2013/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知大」,要「见远」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

—— 《彻悟禅师语录》

首先提出众生在认知层面上狭劣的特点:“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我们众生本有的智慧,应该是广大无边的。然而一念无明妄动,我们受俱生我执,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局限,使我们的知见非常狭小,鼠目寸光。这是受我们的业力、身心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所以智慧非常狭小,心量非常小,不能见到广大的境界。对我们这些“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的凡夫众生,来讲净土一法,在认知层面、信解层面上具有很大的难度。

比如一个井底之蛙,它看到的就是井里那么一点点水,看到就是三尺见方井口大小的天空,这就是它整个的世界。你要跟它讲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天空,那不是它的境界,它就不相信。同样你对春生夏死的昆虫,谈冬天的景象,它也不会相信。所以对我们凡夫众生,局限在娑婆世界五欲六尘里的人来说,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清净的境界,就像对井底之蛙描述大海一样,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要深知自己认知的狭劣性,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见放下来,仰信佛的知见,慢慢地打开我们的心量。

我们为什么知见会这么小呢?就是一个执著。碰到什么执著什么,不能够契证空性,所以心量打不开。佛陀二十二年讲般若系经典,就是让我们扩大知见。不住一切法,住在般若上。但凡夫众生就是住一切法,执著一切法。本来到这个世间来只是匆匆的一个过客。他长大了,成个家,盖个房子认作家,这个家就是他整个的世界。“家”,宝盖头的一个屋子,下面是一只猪在那里,这就是他的家。这样慢慢地我们心量就越来越小。

中午有个居士说,他开酒店、宾馆,虽然很赚钱,但杀生很多,所以他善心发现,就不想干这个了。然而家人、朋友都拽着他,不让他离开,这就是[知小]。他们不知道杀生导致的恶业,现生会身体不好,寿命短,这还是现生的华报,未来的果报要到三恶道里面去。他们就不能“见这个远”,不能“知这个大”,就在眼前的利益当中出不去,而造作诸多的恶业。

所以佛经里面,对我们众生这样的知见狭劣、造作恶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小儿对刀刃上的蜜的贪爱。刀刃上的一点蜜很甜,这个无知的小儿,他就会舔,赶紧舔刀刃上的这点蜜,刚刚尝到一点甜头,马上舌头割伤了,割断了。现在我们人类很多愚蠢的行为,都是由于“认知小”所导致的。战天斗地,不顾客观规律地寻求发展,最终导致了很大的灾难。所以我们众生可怜啊。为什么学佛要开发智慧,扩大心量啊?要“知大”,要“见远”啊!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读花识人生

1.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

越努力就越幸运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会思考的越多。越是优秀越是努力...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处世之道八法

经常听到长辈教导晚辈,要学习做人处世;每个人也都知...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为什么要我面对这宿命

问: 请问法师,从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养我,那...

四十八大愿——(第12愿)光明遍照十方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太平间是我们最好的大学

问: 弟子经常要路过太平间,就感觉害怕,请法师开示...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

问: 一切经典是佛证到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

【佛教词典】窣罗

(饮食)Surā,又作苏罗,译曰酒。顺正理论三十八曰:...

【佛教词典】所取

【所取】 p0733   瑜伽八十九卷十一页云:问:何所取...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推荐】浅谈念佛法门

前言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才有六道轮回的业报,如...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

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

印光大师开示化痰止咳丸方

【制法】用荆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陈皮 桑白...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

佛门里的平等、宽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