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大安法师  2013/08/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大安法师答:针对这个问题,《净土》二零零五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玩味,或率意读过,生起异解。据说,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这也是好事,存疑辩论,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

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由此,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然愿往生之心尚存,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

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或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

由于吾人无法把控,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关注平时信愿行的培植,老实念佛,安心念佛,无疑无虑地念佛,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这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迷。

兹举两则佛言祖语用作佐证,令净业行人摆脱无谓之困惑。证一:《大智度论》卷十八云:“摩诃男释王(迦毗罗卫国接任净饭王的国君)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国王难免率兵打仗),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证知,不以临终一念,而是以平日善法熏习的惯势作为神识的归趣要素。吾人信愿持名,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加持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往生净土有何忧哉!

证二:《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证知,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以佛号未念好,恐不能往生为遗憾。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定救度众生力量的怀疑。是故,经印祖之棒喝,幡然醒悟,作得生想。

综上所述: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浅深,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至于临终能否正念,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我等凡夫惟在“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在“敦伦尽分,系念佛号(第二十愿)”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这样,万修万人去,决非虚语。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至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推荐】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

如何让年轻人接受念佛

问: 要接引年轻人来学佛,如果我们老是要他们一直念...

【推荐】感应道交的重点在哪里呢

比方说你念阿弥陀佛圣号,你创造一个音声:念从心起,...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大乘的菩萨,如何把净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里面...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佛教词典】圆断

(术语)台宗圆教之断法也。谓台宗解元来性恶,故见思...

【佛教词典】智永

南北朝陈代僧。浙江会稽人,俗姓王。名法极(一作法橘...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惜福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

想要接触到这个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阿弥陀佛是无限量、无边际,要对治我们的心和我们凡夫...

决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

改变自己的九条建议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 教妇初...

鸟雀报恩引路,破获盗杀大案

宋朝时候,井陉(今属河北)有一任县尉(相当于今天公...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