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谈出家

2013/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安法师谈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对发心出家的人表示赞叹。东林寺欢迎四海的弟子来东林寺出家!出家是什么样的资格?没有资格的资格,就是信心。出家一定要有信心,对三宝的信心,对因果的信心。有这一念的信心,他才会把出家这个障碍去掉,出家以后他才能够走完出家的道路。要么他没有信心的话,就很麻烦了,就搞得很尴尬。等下一旦他贸然的出家了,出家的日子,你也不要把它看得什么很享受,出家不好过的,每天早上三点半起床,冬天也一样。一年365天,都是过着很机械的生活,古佛青灯,他没有丰富多彩。如果你没有相当的信心,没有相当的耐得住寂寞的这样心性,这个日子很难过。

原来我们住在山上,很多比丘,住了一段时间,他总得想个理由要下山,下山去买点东西啊,或者感冒了去看点病。为什么?呆得太久了不行了,赶紧要到街面上看一看,平衡一下。但是如果他有信心,他能够在寂寞当中,得到充实、得到安乐,哎呀,这个出家就太愉快了!所以为什么要谈信心的问题,而尤其是现在出家,是末法时代出家,你也不要带着非常理想化的眼光看教内,这个盛唐之际都是龙蛇混杂更何况现代,所以出家要抱着什么信心,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哪怕教内种种不如意,都天天看得到,就由于我对弥陀还没有失去信心,我都把出家的道路走下去。如果你要看,我看到的现象怎么样来决定我是不是走下去,那你就烦恼了,怎么这个人那样啊,那个人那样啊。是啊,因为毕竟在任何的道场,我们要看好的一面。你老是看阴暗的一面那就麻烦了,他就走不下去了,所以这个时代出家要有很充足的心理准备。

印祖在生前并不是很赞成人贸然出家,甚至很大程度劝人不要出家,你就在家里好好念佛求生净土。但印祖对有出家素质的人又非常赞叹,所以印祖提出出家两个条件:第一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赋。他出家真的是好心出家,而且有素质来荷担如来家业。如果搞得生活受到挫折,失业了,没饭吃了,到佛门混一口饭吃,这个就不好了。所以谈资格和条件,说他很高,他的资格条件会很高。说他低,也没有什么条件。

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东林寺作为十方丛林,祖庭道场,秉承慧远大师遗风,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不断有净信男子前来出家。东林祖庭为培养优秀合格的出家人,特地为发心出家的净人和已经剃度的沙弥开办了沙弥童蒙养正班。白天沙弥和净人在各个部门干活,学习各个岗位的规矩,每天晚上上课,学习戒律、佛学基础、净土课程,学习敲打法器以及念佛。

大安法师首先赞叹大家能够在这个时代发心出家,说明大家累生累世的善根和因缘成熟了,大家总体上的素质都比较高。作为一名沙弥或净人,既然已经发心出家,就要改变自己原来的不良习气,适应丛林的生活,碰到不如意的事,要调整自己的观点。多干活,发心为常住做事,为他人服务,积累福报,培福载道。干活不要挑剔,常住安排什么就干什么,越是不愿干的事情,越要去干,以此逐步破除自己的我执。古来有成就的大德,在沙弥或净人期间,都很发心干活。

古时候,很多寺院要求净人做一年以上,才能剃度出家的,沙弥是要求至少做三年以上,才可以求授比丘具足戒。在东林寺剃度至少要做净人半年,沙弥要求做一年半并且表现良好才可以求授比丘具足戒,实际上,净人和沙弥做的时间越长,对调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越有帮助。每次在剃度前,我们都会开会讨论哪些净人可以剃度,哪些暂时还不能够剃度,暂时还不能剃度的不要着急,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要走人,那以后出家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困难又怎么对待和处理呢?

大安法师语重心长地劝勉道,出家是要荷当如来家业的,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本分事,大家要发菩提心,心里要想着众生,当今佛教,僧才特别缺乏,希望大家发广大慈悲心,以此作为学习和修行的动力机制,要有持戒意识,和自己的烦恼习气作斗争,人征服外界容易,而征服自己却不容易,虽然如此,大家应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在做净人和沙弥期间,好好磨练,调柔自己的心性。

大安法师还鼓励大家多学习,反复读诵净土五经一论,多看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著作,对佛言祖语要有深刻的把握,学习戒律,学习通途教理。现代众生分别念很重,知见很多,要想度化他们,自己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广阔的知识背景,顺应众生的根基,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除了为常住干活和学习经教,还要坚持每日坚持念一定数量的佛号,如子忆母地持念佛号,培养对佛号的好乐,渐渐地就能够在念佛过程中,感觉到轻安和法喜。

大安法师还特别强调了大家一定要持戒,根本戒坚决不可违犯,如果犯了戒,自己曾经修行所获得的一点功德将会被磨灭殆尽,心理还会有深重的心理负担,即使瞒得了别人,但是瞒不了自己的心和天地鬼神,而且破了戒的人,在外相上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所以一定要严格持戒。年青人刚出家,可能最大的烦恼就是淫欲心,大家要多看因果和戒律方面的书籍,修行不净观,多读净土经典,熟悉极乐世界的庄严,不断熏习。出家要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原来熟悉的那些五欲六尘,烦恼习气,要逐渐克服,渐渐就生疏了,对于出家的丛林生活,早起晚睡,对于持戒、念佛、诵经等要逐渐熟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国画大师张大千:我当了一百天的和尚

我家里信奉天主教,但我对佛学很有兴趣。我当初决心要...

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 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皈依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问: 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大安法师答: 皈...

大安法师:学佛人的世界观

世界这个概念,世指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佛教词典】与尼坐戒制意

亦名:独与尼屏露坐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

【佛教词典】虚诳语有三种

【虚诳语有三种】 p116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六页云...

达摩大师皮囊歌

这皮囊,多窒碍,与我灵台为患害。随行逐步作机谋,左...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五台山

参拜大螺顶 阿弥陀佛! 各位,我们已经成功的拜上来了...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

别把忏悔流于形式

第一句 罪从心起将心忏 ,我们所造的一切恶业都是从分...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

梦参老和尚十大经典开示

梦参老和尚(1915.7.13 - 2017.11.27),世寿103岁,僧...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