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2012/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太虚大师说:“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於至善之正当道路。”佛化家庭的成员必须依八正道为指导方针,自我净化和改善人群生活。

1、正见:对现实的宇宙人生真相,须有正确的见地。肃清唯神论所散布的迷信谬论等。欲达到此目的,非提高教育不为功。

2、正欲(或正思维):欲的性质,有善与恶两类,如从私心出发而起贪瞠痴慢及邪见之欲,是为恶欲。如从公心出发而起之欲,是为善欲。欲望为人生字宙一切事业发动的原动力,能绝灭其邪恶,增长其正善。什么是正善?凡是有益於自他身心之活动的事,皆为正善,反之即为不善。如对善与不善,把握不住,当考之於现实真相,对之以正见而求解决,不可冒昧从事。

3、正语:语言文字为自他交换意见的工具,可以收藏古今一切人的意见於自心,可以播射自心一切意见於他心。因此,语言文字不可不慎,万万不可以语言文字之利器侮弄和欺骗他人。当以柔软、质直、和悦,真实之语言文字接待他人,是为正语。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交往,都要有信用。信用不失於正语摄之,正语失则人群之社会就会崩溃。

4,正业:(或正命),能身安者事业就会兴隆。欲得身安,必有正当的资生事业,有正当的生活方法。根据现实生活现象,不要以损伤他人利益,杀害动物为己业,应以现代科学方法,利用一切无生物植物为厚生为正业,得以资生之所需。

5、正行;以清净身口意为处世立身之行,人与人、人与人群社会有正当处世的道德,政治、法律,不强制侵犯干涉他人利益为原则,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公平原则,这就是正行。

6、正精进:放逸,懈怠、懒惰,是人生发展、进化的障碍,所以现代社会要发展,必须消除放逸、懈怠、懒惰的坏习惯,当以勤快、奋发、更生、勇猛精进,为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而为正精进。

7、正念:有善恶之分,於境界中生起贪瞠痴之念,是为恶念。正见宇宙人生真相而熟习明记,而起欲及精进发语动行之间,时时生起正念,不令流於错误、邪见,是为正念,亦名善念。

8、正定:定就是集中心力,专注一境,以境界中不会心猿意马,而能专心於现实之真相,於观实真相洞明契应而无复丝毫违越,是谓正定。

此中正见、正念,正定皆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关键在於优婆夷。优婆夷首先把家庭处理得佛法化,还要注重对儿女的教育成长,对儿女灌输佛法知识,使他们能以正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子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佛教家庭以此为教育指南,佛教可以在家庭中生根,更有可能影响於社会,普及深入於社会。正业则为家庭经济,要使家庭和谐、美满,就要使家庭成员有正当的职业,要求家庭经济来源合理化,应以不违背佛法为原则,不营屠业,不营酒业,不营鸡鱼及杀、盗、淫不净行业。

凡出售货物不偷税、不折扣、公卖公买,心地清净。或为工,农、政府官员应以“四摄法”摄持同事,造福社会,造福人群。正语、正行则为家庭政治之原则,佛化家庭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和合语、身体力行善导家人。佛化家庭要以八正道为指针,使家庭成员人人有道德、有正见,爱国,爱教,这样,佛教才能为国家所采纳,为人民所接受,佛教也才能发扬,光大。

教育、政治、经济,为人生社会的三大要素。正欲、正精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完成三要素的先行者。社会、人民若能於此佛说的八正道,契机於心,则能奉为教育,政治,经济为最高准则,那么,社会安定,人民和乐,国家哪有不昌隆富强之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家和万事兴》

种福,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健康快乐,尤其是家人之间最...

婆媳相处之道35忌

(1)不要和婆婆争老公。 (2)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这是经常听到一般人慨叹的话...

愿所有苦难众生,永不再流浪生死

这是我人生中的真实经历。 一场大病之后,我一直想把我...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

12个最内涵的汉字,道尽人生真谛

汉字除了是语言外,还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佛教词典】十二礼拜

(仪式)依十二礼文之十二偈而作十二番礼拜也。...

【佛教词典】知与智之别

(杂语)禅源诸诠三曰:空宗以分别为知,无分别为智,...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把「空性」当成休息站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

对现在的三宝很失望,保证你来生会更失望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什么?叫减劫,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劫...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