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净界法师  2021/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们想了解阿赖耶识是怎样相续变化的,它背后推动的因素是什么。这个“自相”是一个总说,“因相”跟“果相”是别说。可以说,“自相”是一个总相,“因”跟“果”是别相,这个三相有这样的关系。

我们看下面的解释。解释当中分成三科:一,自相;二,因相;三,果相。

我们先看壬一的“自相”。

什么是阿赖耶识本身的自之体相?

此中安立阿赖耶识自相者,谓依一切杂染品法所有熏习,为彼生因。由能摄持种子相应。

这一段很重要。我们前面都没有探讨阿赖耶识是依止什么因缘而变化,这个地方就探讨了。就是说,什么是阿赖耶识的“自相”?“谓依一切杂染品法所有熏习。”

先解释这个“杂染品法”。这个“杂染品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第六识的明了分别心。第六意识为什么叫“杂染品法”呢?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它依止第七意识为根。这个第七意识是恒审思量的自我,由此就产生了第六意识不管造善、造恶都是以保护自我、爱着自我的私心为出发点,所以它所有的活动都叫作“杂染品法”。也就是说,凡夫的第六意识都是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不管造善、造恶都是这样。

当然,这个第六意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唯识说就是一种“熏习”。我们只要一睡醒,第六意识就开始活动了,不管是在杂染的环境还是清净的三宝的环境,它就是不断不断地活动。这样子的活动就造成了——“为彼生因”,这个“彼”就是阿赖耶识——它是使令阿赖耶识不断不断生起变化的原因。

这个是唯识学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说,有情众生的生命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阿赖耶识的种子把第六意识创造出来,第六意识不断地造业,又去改造了阿赖耶识的种子;阿赖耶识的种子又去创造第二个第六意识,第二个第六意识又去造业,又改变一个新的阿赖耶识;这个新的阿赖耶识又创造一个新的第六意识,这个新的第六意识的造业又创造一个新的阿赖耶识……就是所谓的种子生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种子又起现行……这就构成了有情众生生命的相续。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由能摄持种子相应”故。因为阿赖耶识能够去摄受、执持所有的种子,使令它相续地运作下去。这个就是它的总相。所以我们说,阿赖耶识是一个根本无明,它创造一个第六意识的枝末无明。但是这个枝末无明不断地造业,又去影响到下一个根本无明;这个根本无明又创造一个第六意识的枝末无明……所以说,影响第八识的主导者就是第六意识。

那第六意识从哪里来呢?第六意识是第八识创造的。第八把第六创造出来,第六又把对方改造。改造以后,第八又创造第六出来,第六又改造第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会不断地流动,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地造业,第八识就把这个业力保存下来,来当作下一期生命释放业力的一个因素。这就是它的“自相”,所谓自相当然是指它的一个总相。

从这样的一个总相,再开展出它的因跟果两种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地球不是只属于人类

世界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我...

佛法宇宙观之四大部洲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佛教词典】菩提所

(杂名)檀家所属之寺院云菩提所。作读经诵咒供佛施僧...

【佛教词典】六知事

指禅林六职务。唐代以后,禅林诸大寺掌管僧众杂事、庶...

长眉罗汉施神通度吝啬妇人

在十八罗汉当中,有一位罗汉眉毛很长,被称为长眉罗汉...

持戒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么差别?两个都是修习善法。 我们这样子...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就业问题经常是社会新鲜人...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

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推荐】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

净界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个生命的改造,简单的说,就是破除我们的邪执,使令...

星云大师:增加营养

身体不好,要增加营养;体力不足,要增加营养。总之,...

雍正皇帝著书破邪护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参...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