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净界法师  2021/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而来,因为感受所带动的想像,往往是颠倒的,大部分的判断通通错误了。所以楞严经讲:六根是我们最大的骗子!你眼睛看到的给你的讯息、耳朵听到的讯息通通是错的,通通是错的!六根向外攀缘,生死流转之本!

我们今天必须用想去学经典,再思惟法义、思惟无常、思惟苦、空、无我的道理而厌离娑婆;思惟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而欣求极乐。所以在整个修行当中,善用你的想蕴,你第六意识的想蕴。

我们现在的想蕴,完全被感受误导了。如果你真的想要走上解脱道,如果说你修行只是为了求求安乐、来生安乐一点,那就算了;如果你要了生死,你临终要保持正念,你要慢慢的跟你六根给你的感受要切割,不要老说我喜欢什么,不要这样,你要讲,说我应该怎么做。

你看我们在做定课的时候,你看修行人的训练就是定课,我时间到了,这是拜八十八佛的时间到了,两点钟拜八十八佛或者两点半,但是我心情不想拜,你会怎么做呢?你跟着感觉走吗?你随顺它一次,它下次肯定还会再来。

所以,我们就观察,我不能老是跟着感觉走,想不想是一回事,你那个衣服一披,往上面香一点开始拜──不能拜要它拜!你坚持几拜,你发觉你的感受,刚刚不想拜的感受消失了,它根本就是生灭的,所以关键那个坚持,你必须在你的生命当中,不断跟你的感受要抗拒,你才有可能正念分明。

诸位,我要告诉大家:临命终的时候,你的身心状态不是非常好——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所以你的感受不会很好,所以你必须把你的想蕴脱离你的身心世界,去忆念弥陀。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角度,第一件事情,心要能够不随妄转,这个妄就是你的感受,虚妄的感受。你必须用美好的想像,培养一种美好的行蕴,这个想像变成一种愿力。所以想久成思,想像久了就变成一种愿望。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依报庄严;依报里面有阿弥陀佛在说法,旁边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树上有鸟语华香等等,你这种想像就产生一种愿力,以愿导行,最后以行蕴带动想像,而产生逆转!

生死凡夫的想,是由外境而来的,叫做心随妄转。修行人的想,是以愿导行,以愿力来引导你的想像。当你发觉心中的想法,跟外境已经慢慢脱离了,你大概就成功了。你要能把握正念分明,不敢说了生,不敢说断惑证真,起码外境对你的刺激影响慢慢淡薄了,你能够做得了主了!

所以修行人他是内观他不是向外。我们凡夫的心,是向外攀缘,所以想是跟着感觉走;现在你回光返照,依止你心中的愿力来做引导,由愿力来引导想蕴,我要把心随妄转改成以愿导行,用愿望来带动你的想像,不是用感觉来带动你的想像,关键在这个地方。

整个修行止观就是在做两件事情──把跟着感觉走的想蕴,改成跟着愿望走,就是在改变这个想。

诸位都知道,舍利弗尊者他脾气很大、嗔心很重,为什么呢?他曾经做过五百世的毒蛇。这个公案,我再跟大家复习一次:舍利弗尊者他曾经做一个商人,做买卖赚了不少钱,当然每个人对于金钱的看法不一样,有些人把这些钱买房子,他对房子有执着,他从小可能没有房子住,所以他对房子有执取,这里有个取,所以他会把这个钱买房子。有些人喜欢买各式各样的珍宝等等。舍利弗尊者他无始劫来的取是什么?黄金,他特别喜欢黄金。他一看到黄金就受不了,一定要买。所以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除了日常生活开销以外,全部换成黄金。

黄金多了之后怎么办呢,他把黄金聚集起来,把它塑造成一个宝瓶,藏在地底下。他工作完累了以后,再把黄金宝瓶拿出来看一看,所有的疲劳就消失掉了,因为他有取。那他后来一生当中,他累积了七个宝瓶,赚了不少钱,赚了七个宝瓶。但是生命是无常的,他今生体力也耗损差不多就死掉了。

死掉以后,色身死了他的心不死;我们的心是不死的、相续的,他对黄金还有执取,所以他变成一条很大的毒蛇,就在这个藏黄金的地方,就这样盘绕。有人一靠近它就出来恐吓他一下,如果你再不识相他就伤害你。结果生生世世死了又做毒蛇,死了又做,做了几世?做了五百世。

你看一个人的愿力,一种执取多厉害,让生命相续,五百世以后,但这个人有善根,一个人有善根他会反省,自觉、自省、自调、自我反省,他突然间睡觉醒来,我为什么要守着这些黄金呢?黄金又不能带给我快乐,我为了这些黄金,每天做这个同样的工作值得吗?一个人开始反省的时候,他就开始有希望了。就改变想法,他觉得应该把这些黄金去布施三宝。

这条毒蛇,就慢慢爬到马路旁边去了,就找到一个年轻人,跟他说:我现在希望,我前生挣了一点钱,换了这个宝瓶,我想把它供养给三宝,你可不可以帮帮我忙,把我带到寺庙去?这位年轻人被它感动,拿了一个扁担,左边放蛇右边放黄金,挑到寺庙去。如是如是的跟寺里的师父说。后来这条蛇得到这样的布施以后,没有多久,因为他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它对黄金的执取的心消失了,所以他生死的那种相续力量做蛇的力量消失了,他就升到忉利天去了。那么帮它抬扁担的人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舍利佛尊者会相续五百世做蛇?就是那个行蕴。因为他一开始看到黄金产生错误的想、受,认为黄金是一种大功德、大安乐,它可以让我离苦得乐,是我生命的皈依处。产生错误的想像,但是想久成思,它变成一种愿力、一种执取。我们对于娑婆世界也是这样,我们累积很多快乐的经验,而对娑婆世界产生贪爱,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它重大的过失。

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想必须要如理思惟──从佛法的道理去思惟,而不是从感受的刺激,这个地方是整个修行的经验。

所以韦提希夫人,她是因为有这种痛苦的感受,去刺激她出离的想像,然后产生一种念念的相续坚定的皈依,才引生佛陀的说法。所以说在修行当中,就是想蕴的操作──远离感受,依止愿望。这是第一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

为何会有「鱼鸟龟蛇」这类卵生众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生当中接触六尘,他的...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白话浅译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着 法...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大安法师: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

问: 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对那些认为做慈善会影...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很多信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

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清...

【佛教词典】一切经供养

(行事)书写一切经而供养之之法事。一切经为法宝故,...

【佛教词典】一法

【一法】 p0001   集异门论一卷三页云:一切有情,皆...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

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

穷书生的传家宝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三障」

赛场上,人们希望成为不被障难阻挠、成功达到目标的勇...

千万不要犯诽谤净土法门的罪业

现在有些凡夫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大概...

念佛与十大愿王

念佛与回向 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为的是常随佛学,这与...

求人天福报,只得来生痴福而已

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 就是福峻这个...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