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大安法师  2019/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恶疾病的人不肯念,就是宿世有点善根的人也不肯念。这真的就是业障。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修行是能得到快乐的,如果得不到快乐是我们有问题。就是习,熏习出了问题。不是用戒定慧来熏习好的种子,而是用贪瞋痴熏习了不好的种子。于是不好的种子又熏习更不好的种子,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修行佛法要得到法喜,就要对治很多烦恼习气,法喜才能出得来。如果你不对治烦恼习气,出来的都是恶业的种子,天天烦烦恼恼,天天一头雾水,天天愁眉苦脸,我们就得不到快乐。

在你淫欲心来时,作不净观。瞋恨心上来时,作慈悲观。散乱心上来时,数息观。业障现前时,念佛观。愚痴时,因缘观。

这是个竞争的时代,我们常常是恨不得获得一切。由于知见的问题、利益关系的问题,竞争时不择一切手段。在烦恼起现行时,要学会辞让。与生俱来带有懈怠放逸的习气,令我们不能成就世间的事业,更成就不了出世间了生脱死的道业。

君子之道要恭敬一切,这是礼的精神。《曲礼》曰:毋不敬。对一切人要恭敬。我们常常会傲慢,这是具生我执、我慢啊!老子天下第一,总是看别人的缺点,总是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这种傲慢是薄福之相,是小人之态。所以在自己傲慢的时候要对治这个傲慢,要谦虚,要恭敬。用恭敬之法对治傲慢。为什么能感通?由于阿弥陀佛全体的慈悲愿力在我们的念头里,我们的念头里面具足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

我们就在阿弥陀佛的心中,阿弥陀佛也在我们的心中。所以我这一念的痛苦求救,阿弥陀佛马上就会给我们帮助,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体。你了解这个同体的话,我们一念的皈命就决定可以得救。

如果不能在今世回转心来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修这世间上第一善的话,生命终了之后,一定是要到三恶道里面去的。所以修念佛法门的人,应该要赶紧早点儿产生信心,早点儿从五欲六尘里面回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对往生净土产生决定的信心。

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介尔一念之外。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念这句佛号就念得非常亲切。因为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号,是我由心造作的佛号,是以这个佛号作为我们的系缘之境。

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无量光寿;观世音菩萨是我们自性的慈悲;大势至菩萨是我们自性的智慧;净土的菩萨是我们自性的俗谛,净土声闻是我们自性的真谛;净土无尽的功德庄严,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万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介尔一念之外。

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都在我们的念头里,造恶时,他警戒我们,行善时,他鼓励我们,我们这一念的生命是这样的尊严。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关系是这样的亲切。只是汩没在我们的烦恼、分别里面。在修行的过程中是必然要我们全力以赴去做的。

我们系所缘这句佛号,用这句佛号作为系心之境,这就是制心一处,你在这里面就能开发我们的良知良能,开发我们的功德法财

如果我们系缘慈悲喜舍,系缘佛的清净的名号,你系缘的时间很长,系缘的力量很大,那你自然就会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讲熏习,修行的过程、作的过程就是熏习的过程。

我们要作什么,受当下这一念心来控制的。我们要发什么样的心?我们要发念佛的心,发到我们本地风光、精神家园去的心,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自性的涅槃的境界。它不仅仅是事相上的。它有事相上的真实性,它在法上、理上,也有我们自性涅槃常、乐、我、净的全体展示。

我们在至诚念佛的当下,就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为什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里提出了心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理,我们的心是具足十法界的,从六凡的法界,到四圣的法界,都在我们一心具足。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同时也可以说,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作饿鬼,是心是饿鬼;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一念具足十法界,当下这一念落在哪里,是 “作”的问题,由我们的价值观、行为、主观的选择来决定。我们一念愚痴,畜生界现前;一念悭贪,饿鬼界现前;一念持五戒五常,人法界现前;一念修四圣谛,声闻界现前;我们修六度,菩萨界现前;念南无阿弥陀佛时,佛的法界现前了。所以这个“作”就非常重要。

布施是修福科目,是对治悭贪的良药。打开你内在心性的宝藏,打开你的心量。你给众生一些利益,众生就生欢喜,他们欢喜你也就感到欢喜。这是布施的功德。

净土法门是最具有形而上的价值的。这么短短的一个音声,这么六个符号,却承载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四十八大愿——(第3愿)各得真金色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意谓:...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人生八苦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

什么是阿鞞跋致

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有的翻译叫...

三十六万亿同号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否功德大

问: 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看到可以这样念佛功德大:南...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

【佛教词典】王宫会

(术语)观无量寿经一部为二会之说,佛初降临王宫为韦...

【佛教词典】学人

(杂语)学道之人也。菩萨璎珞经曰:佛子庄严二种法身...

住持正法,以戒为尊

原文 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

临终正念靠平时点滴栽培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劝说我们: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

小男孩的愿望

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

《地藏经》的改运方法

末学根据地藏经,如果要有效改变人生境况,有这么几个...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

念死无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经上说:呜...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