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智谕法师  2012/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修三种净业。”在这三种净业里就有一项提到“具足诸戒”。

戒有五、八、十、具和菩萨戒。五,就是五戒;八,就是八关斋戒;十,就是沙弥戒;具,就是比丘、比丘尼戒;再就是菩萨戒。具足诸戒,为什么可以往生西方呢?因为所有的戒都不缺少,就不会有十种恶业;没有十种恶业,就不会落入六道。既然不落入六道,当然可以往生西方。所以希望大家有受戒的要持戒,持戒精严,可以帮助往生;没有受戒的,也要有守戒的心,等到有机会就得请出家人给你授八关斋戒。

谈到八关斋戒,佛制定是一日一夜持。佛说过,八关斋戒的功德只有一天一夜。如果还要再得戒功德,应该再受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找出经文来作证。

《观无量寿佛经》说频婆娑罗王被阿者世王禁起来,频婆娑罗王遥向世尊的方向恳求说,世尊慈悲,大目犍连是我亲友,请世尊教他来为我授戒。世尊知道他的心念,于是天天教目犍连给他授戒。经文上说,“日日如是授王八戒”,日日就是天天,当然是一日一夜受,一日一夜持了。

佛灭后,有一“成实宗”成立,成实宗是小乘空宗,他们主张一天受可以多天持。所以后来有一天多天持的,一天受多天持,倒是很方便,受一次,以后再不要受。别的地方按照成实宗的说法,七天只受一次八关斋戒。不过有一个条件,一天受七天持,一定要不破戒;如果破戒,以后便没有八关斋戒的功德了。就是说,第一天破了八关斋戒,以后六天当中,即使你持斋也没有八关斋戒的功德了。我们为了大家方便,大家得益,所以每天授。这样,即使你第一天就破了戒,以后还有得戒的机会。为此,我们不厌其烦,每天早晨给大家授八关斋戒。我们不是不晓得一天受七天持的方便,就是怕影响大家持戒功德,所以才天天授八关斋戒。

还有一点,我们这儿授八关斋戒,出众戒,在家众是同样的。其实,八关斋戒是在家人受的出家戒,因为八关斋戒就是十戒和沙弥戒,受一天八关斋戒,就等于出家一天,那么,既然是在家人受了出家戒,为什么出家人还要受呢?大家或许有这个疑问。这在《药师经》上说得很清楚:“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八关斋戒,及诸学处,或一后,或三月,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国未定者,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此人临命终时,八大菩萨乘空而来,迎接往生。”所以出家众受八关斋戒是根据《药师经》而来的。

还有,弘一大师特别提倡,号召出家众多多地受八关斋戒。因为什么呢?虽然十戒受过了,可是戒律五篇七聚,恐怕有许多人不知道内容,或者戒行有亏,或者威仪不足,如果能够受八关斋戒,可得无上的增上缘。

再回头讲,什么是持戒念佛?持五、八、十、具戒的,应该七支不犯来念佛才行。七支是什么?就是身不犯杀、盗、淫,口不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这样念佛,才叫持戒念佛。按照菩萨戒的标准来说,应该十业无亏:身不犯杀、盗窃案、淫,口不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意不起贪、慎,痴。这样念佛,才叫持戒念佛。如能持戒念佛,就可三途不落,六道不收,自然可以往生。

持戒念佛就是“我以清净身语意,持念阿弥陀佛名”。大家七天当中,要以清净身口意,来念阿弥陀佛名号。

再和大家讲一讲万缘放下,老实念佛。

所谓放下,是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的根本。大家要放下你的家务事,放下你的课业,放下你的一切麻烦,一切的烦恼,来老实念佛。

万缘者,总说不外六种,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放不下的,不过是这六种法。换句话说,放下万缘就是放下攀缘心,攀缘这六种法的心。放下攀缘心,就得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是菩提心,以菩提心念佛,当然可以往生。

世间有很多人说佛教讲放下,太消极了。他不知道,放下是世,出世间的功德本。

应该知道,世间的忠,不可得,放下不忠就是忠;世间的孝,不可得,放下不孝就是孝;世间的仁爱,不可得,放下不仁爱就是仁爱;世界的信义,不可得,放下不信义就是信义;世间的和平,不可得,放下不和平就是和平。如果不肯放下不忠,不孝、不仁爱,不信义,不和平,而而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是缘木求鱼,钻冰求火。

出世间法也是这样,没有一法可得。若有一法可得,是外道;唯有放下,就是一切功德本。

就戒定慧来说,事实上,没有戒定慧可得,放下毁犯,就叫作戒,放下散乱,就叫作定;放下愚痴就叫作慧。若是在放下以外,另求戒定慧,那也是缘木求鱼,钻冰求火。一般学佛人,十人九错路,就错在这里。他总想有所得,不肯放下。所以恰恰相反,这样学佛是学到外道去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是一样。放下悭贪,就是布施,在放下悭贪以外,没有布施。假使有人在放下悭贪之外,另找布施功德,此人好像抓风一样,风是得不到的。放下毁犯,就是持戒波罗密。放下慎恨心,就是忍辱波罗密。放下懈怠,就是精进波罗密,另外没有精进可得。放下散乱心,就是禅定波罗密。放下愚痴心,就是般若波罗密。所以没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可得。

各位学佛都为了成佛,其实没有佛可成。放下“生死”叫成佛,放下“障碍”叫成佛,得清净妙法身,是大圆满觉,也就是成佛。放下“我”叫成佛。放下生死的人,说他得究竟涅槃。放下障碍,是指什么障呢?烦恼障、所知障。放下了二障,得清净妙法身,是大圆满觉,也就是成佛。放下“我”,是放下什么呢?人我、法我。我空、法空也就叫成佛。总的说来,其实没有一法可得;彻底放下,彻底无一法可得的叫作佛。偏偏众生要想得,不想放下,和佛想违背,那怎么能成佛呢?

我记得经上有一偈颂,佛告诉菩萨,说:“我于诸法无所得。”菩萨深解佛所说义,就称赞说:“如来无量不思议,普现世间无所依。”因为有所依,是有所住着,是有所见,是有念生。后面经文作解释,说,“不见一切法,即见般若波罗密;不住一切法,即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念不生,菩提生。”仔细讲起来,假使有人能体会到“无所得”,此人可说已成佛。所以吉藏大师讲:“有所得是外道,无所得是佛法。”

因此,大家来念佛,应知道无一法可得,要把家务,杂事放下。能放下,才能老实念佛。怎么叫老实念佛呢?心不动,叫老实;心不攀缘,叫老实;心不烦恼,叫老实;心能够放下,叫老实。只有放下万缘才能老实念佛,而老实念佛才能万缘放下。只有放下万缘才能老实念佛,而老实念佛才能万缘放下。这是把一句话作两种说法。

当时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出家人,叫二十亿耳,他在印度是个大财主,家财有二十亿。他发心出家,把二十亿财产放弃了。佛在世的时候,比丘托钵乞食,要打赤脚走路,二十亿耳在家时娇生惯养,现在赤脚走到舍卫城,双脚都流血了。佛很怜愍他,说:“二十亿耳!我准许你穿鞋乞食。”二十亿耳说:“世尊!我二十亿耳财产都放下了,难道放不下半一双鞋吗?大众僧都不穿鞋,我也不穿鞋。如果世尊怜悯我,”准许大众僧穿鞋,我也就穿鞋。”由于这个因缘,佛才准许比丘们走碎石路时穿鞋。大家想一想,我们有什么放不下?我们的一切比二十亿金钱要差得远啊!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希望大家万缘放下,老实念佛。有一天能彻底放下了,就可以成佛了。放下分段死、变易死,就证究竟涅槃;放下烦恼障、所知障,就成无上菩萨;放下人我,放下法我,就得清净妙法身。菩萨是这样修成佛的,我们也要这样修。

在佛法里,修行有两条道路,叫做无间道和解脱道。放下就是无间道,彻底放下了,便成就解脱道。究竟放下了,叫“断德圆”。获得究竟解脱,叫“智德满”。阿弥陀佛也是这么修成的。我们念佛的人,怎么可以不放下一切来念佛呢?应该知道,万缘放下,才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呢!

现在我们万缘放下,老实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属于中品往生的,...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

【推荐】历代祖师大德放生开示

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

【佛教词典】须那

巴利名 Sona。又称须那迦、扶游。为古印度佛教传教师。...

【佛教词典】应颂

【应颂】 p1398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应颂者:谓长行...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

五祖投胎拜师

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莫将时光遮面目

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职业使命:交通警察是维持交...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采访极乐寺静波大和尚

您对南华禅寺举办禅悦行夏令营活动是怎么看待的?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