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净界法师  2024/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一、真妄别体难:

就是有一些中观的学者、小乘的学者,对真如缘起提出了真妄别体。我们先说出这个难的因缘,他说:本论安立了一心二门,真如门是平等的,生灭门是对立的,这样子把这个心分成二元论了,我们内心当中有两个自体,一个是真如,一个是生灭,这个是不合道理的。真如就不是生灭,生灭就不是真如。你如果说是平等就不是对立,你不是对立就是平等。为什么一心能够安立二门呢?这样讲是不是违背了真实相了?这是第一个对本论的第一个问难,真妄别体难。

我们看法藏大师怎么回答,看第十六页。法藏大师引用马鸣菩萨的第十六页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地方我们把它念一遍: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就是说我们要清楚本论安立真如是怎么安立。它说:什么叫做真如呢?一法界大总相的法门体。真如是诸法的总相。就是说它安立二门,但不是安立二个自体,它们两个是一个自体。你现在的心当然是生灭门,你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但是你不管起善、起恶,你内心当中都有真如在那边活动,它这个地方一心二门是同一个自体的。

蕅益大师的解释就更清楚了,蕅益大师直接告诉我们说: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其实生灭门根本就不存在的。这个妄想是不存在的,达妄本空,都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没有所谓的两个自体的问难,因为你妄想本来就是虚妄的,虚妄你怎么说有自体呢?这个真如是有自体,它的确是有这个妙用;这个生灭门是我们自己妄想捏造出来。所以说这真妄别体难是不能够这样子问难,因为真如跟妄想,这个妄想是虚妄的,所以安立一心二门,没有一心有二个自体的问题。

二、真前妄后难:

真如缘起,说有真如,最后变成有无明,说是从真起妄。既然它本质是真如,它怎么会生起妄呢?你是真如,从真如生起妄想,这两个自体不同,这个地方有问题,真前妄后难。

这个地方我们看法藏大师怎么回答,第二十二页讲到我们众生的觉跟不觉: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这个地方无明的定义是说: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就是说本论并没有说是从真起妄,本论安立真如也安立无明,它说真如是无始,无明也是无始,本论从来没有说:我们某年某月某日无明生起,它没有明确说明有一个生起的点。所以我们应该说:迷真起妄,不能说从真起妄。就是妄为什么有?就是因为迷。什么时候迷?那这个我们就不能讨论了。总之是迷真起妄,但是不能说从真起妄。从真起妄,它既是真,怎么会起妄呢?这是矛盾的。所以真前妄后难,这个问题也不存在;因为本论是说真如是无始,无明也是无始,所以没有所谓前后的问题。

三、悟后却迷难:

说我们迷真起妄,总有一天把妄想消灭了,变成真如了;是不是悟后却迷,哪一天又迷真起妄,又变成凡夫了呢?

答:这个问难,我们看第二十一页,讲到始觉智慧,我们就不详细说明。总之,智慧,有凡夫业果的智慧,二乘空性的智慧,还有菩萨真空妙有的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以前的真如,叫做在缠真如,这个真如被妄想所缠绕,所以这个真如在凡夫只有本觉而已,就是一种本觉内熏,一种想要离苦得乐的希望,但是这个希望被无量无边的妄想颠倒所缠绕。就是说我们想离苦得乐,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因缘是痛苦,什么因缘是安乐,我们永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希望,就是在缠真如。我们内心当中想要离苦得乐的希望,被无量无边的妄想所缠绕、所蒙蔽,这个叫做在缠真如。成佛以后的真如叫做出缠真如,这个真如它本觉以外,又多一个始觉智慧,有观照力了。有观照力,所以他不会再迷了,他有这个观照力了。

本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一念心中,同时具足两种功能:一种是觉,一种是迷。这个觉悟的功能起动的时候,会对治生灭门,趣向真如门。假设我们今天随顺迷惑,这个真如门的功能就消失了,生灭门的力量就增长。这两个功能在内心当中,互相的熏习。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仰仗三宝的加持力、仰仗内心的观照力,就把这个内心觉的功能不断不断地扩大,光明不断地扩大,总有一天把这个不觉的虚妄相消灭掉,这个时候我们就从生灭门而完全趣向真如门,是这样子的意思。

这个地方就是在真如缘起当中的三大问难,我们可以从问难当中,更加了解本论的宗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娑婆跟极乐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还要取舍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

专注这句佛号,不管念头怎么样

问: 弟子时常静坐念佛很摄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号时...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年轻是培养福报的好时​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观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观之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

【佛教词典】寿尊

(1647~1729)清代广东潮州人。越南临济宗开祖。十九...

【佛教词典】清净出离道

【清净出离道】 p0961 雑集论九巻十四页云:清净出离道...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

业障和烦恼该如何消

问: 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东西?该如何消除? 慧律法...

善待动物

曾经,有个猎手,逐鹿过寺前,问马祖老和尚:师傅,看...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

末世众生依净土法门,决定可了生脱死

原文: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