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净界法师  2021/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你会发觉这两部经的味道非常不一样。就是说,你读《阿含经》,它文字当中所释放的信息,就是告诉你这三个: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它是描述生命的无常相、无我相,趋向于空性。但是在空性当中如何来建立相续的生命、建立万德庄严,这一部分提得很少。就是它只探讨生命的无常,很少探讨到生命的相续。

但是,你要读《法华经》,那就更明显了。你看《法华经》它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种话小乘经典看不到的。就是说,有一个人,他还不是真的有心到佛堂,他只是路过三宝地,他想进来歇一歇。一进去佛堂以后,依止这个散乱心,看到佛像的庄严,合掌,“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成就成佛的因种。

这个种子种下去了,这个功能生生世世地跟着他,直到他成佛为止,会引导他来生继续地学佛、再继续地学佛,那个光明不断地累积。所以,在大乘经典当中,对于修善这种成佛种子的栽培非常强调。而在小乘的经典当中,对于破恶非常强调。当然这个就是在思考上有所不同。

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大乘佛法在调伏烦恼方面要共声闻人修学,这是事实。就是说,大乘菩萨在走过最初的过渡阶段,调伏粗重欲望的时候,我们也修无常观、无我观,对的!但是在思考上不同。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成长的过渡时期。我们对来生、对生命的未来有成佛的理想,有追求一个更美好生命的期望。

小乘修无常、无我观,他只想要趋向空性而已,心中的爱取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小乘的学者他一直只观前六识的生灭。这样子,这个人对生命很难有所谓的相续的思考。你看你观心,小乘学者观的心就是观到第六意识,他不可能观到阿赖耶识。这样子就很难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思考,就是我赶快离开生命就对了。当然这个就是他的知见不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

成佛的十种广大行愿

如果要成就如来就是佛这样的功德之门,那你应该怎么做...

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

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

我真的信佛吗

算起来,接触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皈依、受五戒...

【佛教词典】五种色法

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

【佛教词典】四瀑流

(名数)一,欲瀑流。欲界之贪瞋痴,各有五种(四谛修...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

星云大师《做个大丈夫》

在现在的社会中,大丈夫已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了。现在有...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钓鱼捉鱼的恶报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二、业

第二篇 业 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 业,梵语karman,音译...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

人生旅途的每一处驿站

人在旅途,往往要考虑:今夜宿何处? 大多数人会把驻...

有梦想就要立即行动

海伦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

供养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贤愚经》记载着有关洗浴供养的因缘故事。 有一位天人...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