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净界法师  2020/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

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

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傥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

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蕅益大师)

总标:“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

首先在“一心三观”的基础上,在一念心中提起“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天台宗的禅观,就是你必须把心带回家,去找到你的内道场。我们这一念心的修学,是要假借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外在的六尘来修学,这样难免有“心外求法”的情况。

但以天台宗来讲,是要你找到你的现前一念心性,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这现前一念心性便是我们修学的道场。道场在哪里?就在我们一念清净的自性中。在你本性当中,生起     二种的观照智慧:一、无性缘生,二、缘生无性。

第一、从它的修学次第,我们应先注意第二句话“缘生无性”:我们这一念心性它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相状,好比说有杂染的相状,或者清净的相状,这些都是因缘所生,从本性来观察是“自性空”。所以“空观”是照了诸法的本体,就是观察“缘起性空”、观察自性空,这叫做“从假入空”。

第二、“无性缘生”是“从空出假”:在毕竟空当中,我们念头一动,就显现染净的相状出来,我们忆佛、念佛,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在我们的心中显现;我们忆念杀盗淫妄的相状,三恶道的因缘就在我们心中显现。所以在无性的自性空当中,当你因缘具足了,它就会显现十法界染净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在“自性空”当中,又同时具足“因缘有”。因此空假中三观,它修学的依止点,就在一念心中具足三种观照的智慧,叫“一心三观”。

那诸位会问,“中观”呢?中观就是“调整”;如果你想要“从假入空”,你应该观“缘生无性”加强空性的智慧,来调伏我们的爱取烦恼;如果你觉得很沉闷,你就加强假观,提起忆佛、念佛的思考,偏重在“无性缘生”,把净土的印象在心中加强。在空、假之中相互的调整,就是“中观”;“中观”就是“空、假”的平衡,随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其实“空、假、中”三观就包含了“禅净双修”。我们讲“观一切缘生无性”,自性空是比较偏重在“禅”这一部分,禅观比较偏重在“空性”;忆佛、念佛就比较偏重在“假观”。“禅净双修”它们所依止的就是我们内在的道场,所谓“现前一念心性”。

这是总标,下一段文把“空、假”二观再作详细的说明。

《禅净双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喝腊八粥的因缘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

佛说太子和休经

佛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中,与菩萨万人俱,比丘僧千二百...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

穷子喻

过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家中仓库盈满金银、琉璃...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

透视爱情的无常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佛教词典】悦耳语

【悦耳语】 p0946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文句美滑,故...

【佛教词典】应庵

(人名)明州天章应庵禅师。名昙华。嗣法于虎丘隆禅师...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择正业而活命

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 远离杀业,就是不杀生,不...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宣化上人:贪嗔痴感召三灾

三灾有大小之分,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

身心皈依阿弥陀,从此不做轮回客

庐山东林寺2018年8月上旬闭关圆满 古德云:上士闭心,...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