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大安法师  2014/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执著”这个词,它主要是对于我们业力凡夫而言:对这个世间的一切法,无论是色法、心法,凡夫法、圣贤法,善法、恶法这些,他不了解真相,他认为这些法是真实的。既然认为是真实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就会引发他的执著、他的贪恋、他那种得失的强烈情绪反应。所以佛针对我们这些执著的众生,就讲了二十二年的般若系经典。般若的经典,就告诉我们诸法的空性。一切法都是缘起的,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影,如泡,是不可得的,毕竟空、无所得的。

我们了解诸法的实相,我们心量就打开了,就不会贪恋,不会执著了。当我们不住一切法的时候,我们就住在般若上。所以般若系经典都告诉我们: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你住在一个法,就是你的执著。住在这个法当中,我们的心量就狭小了。这就是我执、法执的一种集中的表现。

我们业力凡夫由于还有我执、法执,我们离不开执著。现在就换一种东西,转换一种执著的对境。我们不学佛,执著的是五欲六尘,是功名利禄,是饮食男女。现在我们得转移一种执著,就像儒家讲的“择善而固执之”——选择那个善去固执,去执著。那我们就执著这个名号。那个名号慢慢的念、念、念,这个名号是实相,念得我们越来越不执著了,然后和念就入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寿里面去了,那就契入到无住。无住生心:生起慈悲心、愿力的心。所以透过执著,证入诸法的空性——就是“真空”,然后又产生净土的“妙有”。

这才是大乘佛法的中道。所以在佛法当中,你贪恋、执著是贬义词;但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你执著善,也是一个好的事情。这是修道过程当中的一个过程:我们执著这个名号,执著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证得无生法忍,就一切不执著了,我们的心量就打开了。这就是从往生契入到无生,从有念进入到无念。这样的一个事相上的执著,到理上的不执著,它是一个过程。所以大家还是好好执著名号为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皈依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问: 皈依佛教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大安法师答: 皈...

鬼附身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如何看待2012末日的传言

问∶ 如何看待2012世界末日的传言? 慧律法师答∶ 这...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放生是否属于著相

问: 放生是否著相? 大安法师答: 持戒,戒律的开遮持...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

【佛教词典】梵语

(杂名)天竺之言语,由梵天禀承,故云梵语。西域记二...

【佛教词典】不共有法

因明用语。因明中,能别之宗法应为立(立论者)敌(问...

您能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您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

别把忏悔流于形式

第一句 罪从心起将心忏 ,我们所造的一切恶业都是从分...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迫切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同事或者其他人难免会在我们工作中造成羁绊和束缚,这...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护持正法的功德

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

圣严法师《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

诵经的六个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