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大安法师  2019/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度生,法自应尔。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得无生忍,方悟此心本来平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为什么净土法门不断地要讲这个世间的“苦”?因为我们在这里忍受久了,对“苦”都没有感觉了,对苦难很麻木。

对苦难很敏感的人,往往善根比较深厚。心比较清净的人,才对这种苦难有一种高度的敏锐。甚至这个苦难不在自己身上,在其他众生身上,他马上都能察觉得到,马上都能感同身受。

就像悉达多太子,他生活在荣华富贵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对苦难的觉知?看到别人的生老病死,他马上就感觉到刻骨铭心的苦难。

这就像一匹良马,不需要鞭子抽在身上,看到鞭子的影子,它马上就开始奔跑;如果是一匹钝马,看到鞭子它没感觉,抽到身上它可能也没感觉,一定要用刀子戳得很疼痛它才跑一跑。

对这种“苦”,净业行人一定要有一种高度的觉知,这样才能警觉,才有出离的愿望。

佛为什么说要以八苦为师?在秽土沉迷久了的人,如果生活很顺,什么都有,就很难生出出离之心哪!你跟他讲极乐国,他说我现在就在极乐国里面,不知无常迁流变化之苦啊!

所以要用“苦”来折伏他这种沉迷的心,用净土的“乐”来摄受他去。这种折伏就是要激醒他的“顽迷”(沉迷很久、很顽固的状态)。

有时候我们在梦中,想要自己醒过来很难。做不好的梦痛苦挣扎时,非得要旁边有人将我们摇醒;或者说你想要定点醒来,事先设个闹钟……做梦的时候闹钟忽然响了,你朦朦胧胧醒过来,还要迷糊一阵子才知道,噢,现在是几点钟。

“折伏”就是把这种“顽迷”的心给激醒、激活起来,让他生起厌离之心。

“摄受”就是要“扬其懈怠”。现在闻知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众生就会油然地心生向往——“那地方很好,我马上就能去多好哇,就不要在这里睡觉了”。让他生起欣乐之心,扬弃与生俱来的懈怠放逸心。

有了这种折摄、苦乐对比的方便法门的施设,直接的效果就是让长久以来在三界烦恼泥涂当中轮转、打滚的我们,当下就开始“厌嫌”这个世间,感觉到不好玩了,很污秽了。

我们原来对“泥涂”这个很不好的环境,没感觉它不好,忽然感觉它不好了,就是由于内心深处透过修学净土法门——或者念佛、或者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一种新的参照系建立起来了。

对新参照系有一种觉受,再反观原来处的生命状态,就会觉得它不好了、很污秽了,这就是“久在泥涂,始嫌污秽”。

“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浚”是深挖之义,有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寓意。就是忽然闻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微妙,从灵魂深处生起了愿求之心。

这个“乍”,就是忽然之意。他忽然遇到一个特殊的机缘,闻信到了清净微妙的极乐世界,这种法门、这种佛号、这种因缘,激发了他原来的净业种子。

这净业种子在他内心深处忽然激活了,所以他这种愿求生的心,是从他深心里面出来的,“浚起愿求”。

之前有几位从天津来的居士,给我带来一张照片,说有一位八十二岁的老居士,他念佛的样子很欢喜。一看,真的是法喜充满的样子。

他就是由于看到我们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光盘,觉得惊叹“啊……”,真的很明白了“念佛一定能往生”“念佛好”了,就开始拿起念珠念佛。

他的闻信就是当下的一种反应,听到了,就开始念了。而且念得非常精进、非常法喜,他很感恩。

这可能是他一生(八十多岁)都没有闻到的解脱之法,忽然有个机缘闻到了,这种愿求之心马上生起来了。

这样的愿求马上在他心理当中产生一种对比:这个世间是“大火聚”(火宅),大火很炽盛,焚烧众生;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凉池”,能够沐浴我们的法身慧命。

这两土的苦乐情况一显现出来,他就自然而然地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

就是由于这个折伏苦乐的施设,马上让众生产生了“一定要离开这个世间,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心行。

这样我们就能体会,两土世尊用方便智来度化众生,“法自应尔”地就将法门施设成这个样子。

经过苦乐对比的折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华开见阿弥陀佛,闻佛讲经说法,就能悟证无生法忍。这时候才悟证到我们当下这一念心,本来清净平等,不染一尘,与佛没有两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肺癌晚期的父亲念佛往生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

可以睡在床上默念佛号吗

问: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

蕅益大师: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萨戒弟子智旭,一心归命极乐世...

身在镜中勤修行,心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大师有首偈子谈道:要作莲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红...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佛学漫画】女子的幸福之道与解脱之法

女子的幸福之道与解脱之法...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里经济宽裕,身体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当时净影慧远为代表的诸师,对于九品往生的身分都判得...

【佛教词典】缘起圣道经

(经名)佛说缘起圣道经,一卷,唐玄奘译。方等部之摄...

【佛教词典】己利

(术语)自己之利益。法华经序品曰:逮得己利,尽诸有...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

善良的表达

每次回老家,母亲一定要摘下耳环,穿上洗得发白的休闲...

一名退休妇产科医生的忏悔

以下所述,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 因为母亲退...

驴子还债

有个秀才从乡村要赶到城里,就骑了一只驴子赶路,到目...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

问: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法师。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更近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如何消除对寺院的不敬之心

问: 不敬来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两次去九华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