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大安法师  2020/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却障碍重重,苦似人间地狱。很多的同修对此产生恐惧,退失道心,甚至不敢积极参加道场工作。知对于因果不能断章取义,然如何让同修们重建信心?平时念佛是否白费?所积功德会不会全从口业中漏掉?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我们讲两天的因果了。你只要是有善因,一定会得善果。但这个善果的表现形态,却是错综复杂的。临终的情况,比如临终有生病,或者横死,我们肉眼看过去好像是一个障碍——不吉祥。但殊不知这里面就有重报轻受的情况,就像吴毛这样——刚刚讲。

那你也可以说:“你看他一辈子念佛,临终的时候被人刺了七枪,这念佛还有什么好处?”那你不也会这样讲?但是吴毛自己说了:“我本来要受七世的猪身,由于这七枪把我业报消掉了。我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我们才知道:“哦!原来念佛还是有好处的,不是白念了的。”因为我们多生多劫的业障错综复杂,不可思议。不是说念佛以后,就身体一定很强壮,就一定是预知时至,等等。预知时至当然好,但是你不能说:把预知时至、身体健康、一点病都没有,作为念佛的唯一的收获。

你看,有人说你修行人生了重病,好像就白修了,或者修的没有功夫。但不是这个样子的啊!印祖常常讲这个印度的戒贤论师——大修行人。然而他生病,病到什么程度?病到实在是受不了,就想自杀。正在他自杀的时候,观音、文殊、普贤现前,告诉他:“你不要自杀。”

因为他也生了懊恼之心:“我修行修了几十年,还是生病,生病到这样子!”好像感觉到:也是修行没有功夫,白修了。那菩萨现前才告诉他不是这么回事,这是重罪轻受。“你前世作大国王,杀了多少众生的生命!

所以把大国王杀众生生命的重罪,用这一世你生重病的方式给你消掉。”所以叫他:“你不要自杀。三年之后大唐国会来一个学生,向你学佛法。”

果然三年之后,玄奘大师到达那烂陀寺,顶礼戒贤论师,作他的学生,学法相、唯识宗。当时戒贤论师的徒弟,向玄奘大师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那种痛苦,都说不出口:那痛的太厉害了,他的弟子都痛哭得说不出来。那这是个大修行人,他也要遭受这样的果报。

就像玄奘大师临终的时候,也生了病了。生了病呢,也是怀疑:是不是自己翻译的经典有错误,才会生病?也是观音菩萨现前告诉他:“你翻译没有错误。只是你原来的业障让你提前消掉,所以有病苦。”

所以千万不能说:“我吃斋、念佛多年,临终的时候又生这个病、那个病,好像就是白念了。”不是这样。一定是重罪轻受,或者“后受”提前受的情况,是好事。

无论病成什么样子,你只要安心在佛号当中,你的信、愿不退转,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们,我们一定能够往生。

你到道场随分随力的护持三宝。护持这个道场,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一定是往生的资粮。你不要去怀疑,更不要退转。不会白念的。怎么会白念呢?如果念佛白念了,那早就传不下来了。念佛功德无量,罪灭恒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确内涵

问: 什么叫自性?该如何把握自性一词的正确的内涵?...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

学佛后必须知道的八项因果定律

1.改脾气是关键 学佛后,首先要改掉生气的脾气,因为它...

因果不是宿命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应篇注》里面谈到的。 孙思邈...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四十八大愿——(第25愿)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我...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净土法门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现在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

一生念佛,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

【佛教词典】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

【佛教词典】论出离

【论出离】 p1329 瑜伽十五卷十九页云:论出离者:谓立...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

杀生祭祖没有好处的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下功夫

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师委托,《净土》杂志编辑部一...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

山鼠与狸猫

佛陀住世时,带领为数众多的比丘共同学法修行。某天早...

为何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问: 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

修行时常常会面临的两个问题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

不悲观不沮丧,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不悲观、不沮丧,生命中的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有个朋...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平安在哪里

一餐厅老板听人传言,台湾将面临大劫、大灾。自此日夜...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