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恶猕猴缘

2014/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然而,跟随世尊修行,不仅身心安详、愉悦,来生也能生在具足善法的地方,得以解脱烦恼,身心自在、安乐。’

佛陀告诉弟子们,不仅现在如此,过去生也是如此的……

过去久远前,有两只猕猴,各自带领着五百只猕猴住在森林里。有一天,迦尸国的王子前去他们所居住的森林中打猎。当猎捕的兵将即将到达时,有一只善良的猕猴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只要赶快渡过这条大河,到达对岸,就可以避免被围捕的命运了。’另外一只恶猕猴则说:‘我们才不过河呢!’善良的猕猴就对恶猕猴说:‘不用担心,这棵毗多罗树的树枝,不但够长,而且非常坚固,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到达对岸。’善猕猴说完,随即转身折下毗多罗树的树枝,搭起桥梁。跟随它的五百只弥猴,全部都安全、顺利地通过,并到达了河的对岸,远离了被围捕的危险。而恶猕猴与跟从它的五百只猕猴,因为不愿意冒险渡河,最后全都被王子的猎补兵将擒获,丧失了性命。

那时的善猕猴,就是现在的我;恶猕猴,就是提婆达多。由于没有正知正见,所以让那时跟随他的猕猴因而受苦;现在跟随他的人,也是一样地受苦。

那时跟着我的猕猴,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长久以来都能安隐快乐,现世福报具足、名称普闻,受到大众的恭敬供养,若能依着佛所说的正法修行,未来必定可以得到人天果报,解脱生死之苦。

过去跟着提婆达多的人,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长久以来必须忍受着身体衰弱多病的苦楚,现世恶名昭彰,因而没有人愿意供养他们,未来必定堕入三涂恶道。

所以,你们应当要有智慧,远离对我们没有帮助的恶知识,选择亲近对我们有益的善知识。善知识,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时时安稳、愉快;恶知识,只会让我们受着如火烧般的煎逼,无论今世或后世,身心皆受无量众苦。由此可知,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事。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二》

省思:

《沩山警策》云:‘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良朋益友的扶持,能帮助我们安稳地度过种种危厄,让生命迎向光明。

儒家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菩萨向五明处学,就是为了以佛法的正知正见,带领众生出离苦海。所以,更进一步,应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善知识,发起大乘心普济众生,一方面修善断恶,一方面广学多闻,不要错失身边的善知识,同时也要发心学习作他人的善知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这种说法对吗

问: 有时候想看其他法师的东西,可不敢看,因为怕杂...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们看佛陀对末法时代的一个预言。下一段。 预记末法:...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猎人与小鸟

有一群小鸟每天很快乐的飞翔,有个猎人很想捕捉它们,...

舍利弗的坚心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

【佛教词典】三毒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

【佛教词典】手磬

(物名)捧于手以桴鸣之者。日本禅林名之曰铃。...

心净则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

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动物对地球和人类的独特贡献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动物,装点出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别把食物营养模式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

星云大师《如何忏除罪业》

我常常听到军政各界人士,因回顾他们已往的罪业而慨叹...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

圣严法师: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人人都有愿望,但不一定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望会落...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