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恶猕猴缘

2014/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然而,跟随世尊修行,不仅身心安详、愉悦,来生也能生在具足善法的地方,得以解脱烦恼,身心自在、安乐。’

佛陀告诉弟子们,不仅现在如此,过去生也是如此的……

过去久远前,有两只猕猴,各自带领着五百只猕猴住在森林里。有一天,迦尸国的王子前去他们所居住的森林中打猎。当猎捕的兵将即将到达时,有一只善良的猕猴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只要赶快渡过这条大河,到达对岸,就可以避免被围捕的命运了。’另外一只恶猕猴则说:‘我们才不过河呢!’善良的猕猴就对恶猕猴说:‘不用担心,这棵毗多罗树的树枝,不但够长,而且非常坚固,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到达对岸。’善猕猴说完,随即转身折下毗多罗树的树枝,搭起桥梁。跟随它的五百只弥猴,全部都安全、顺利地通过,并到达了河的对岸,远离了被围捕的危险。而恶猕猴与跟从它的五百只猕猴,因为不愿意冒险渡河,最后全都被王子的猎补兵将擒获,丧失了性命。

那时的善猕猴,就是现在的我;恶猕猴,就是提婆达多。由于没有正知正见,所以让那时跟随他的猕猴因而受苦;现在跟随他的人,也是一样地受苦。

那时跟着我的猕猴,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长久以来都能安隐快乐,现世福报具足、名称普闻,受到大众的恭敬供养,若能依着佛所说的正法修行,未来必定可以得到人天果报,解脱生死之苦。

过去跟着提婆达多的人,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长久以来必须忍受着身体衰弱多病的苦楚,现世恶名昭彰,因而没有人愿意供养他们,未来必定堕入三涂恶道。

所以,你们应当要有智慧,远离对我们没有帮助的恶知识,选择亲近对我们有益的善知识。善知识,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时时安稳、愉快;恶知识,只会让我们受着如火烧般的煎逼,无论今世或后世,身心皆受无量众苦。由此可知,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事。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二》

省思:

《沩山警策》云:‘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良朋益友的扶持,能帮助我们安稳地度过种种危厄,让生命迎向光明。

儒家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菩萨向五明处学,就是为了以佛法的正知正见,带领众生出离苦海。所以,更进一步,应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善知识,发起大乘心普济众生,一方面修善断恶,一方面广学多闻,不要错失身边的善知识,同时也要发心学习作他人的善知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

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

如何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有一天,有学僧问慧日法安禅师: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遇善知识难

过去,有一个小孩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大乌龟,把它抓来玩...

亲近贤人之要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弘化,与侍者阿难在路行走。...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这是《现果随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安士居士...

真假故乡

战国时代,有一位在楚国长大、原籍燕国的人,年岁增长...

好习惯是最好的仆人,坏习惯是最坏的主人

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小问题,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会有...

【佛教词典】释词

释词者,谓诸菩萨所行布施,所以名施波罗蜜多者,谓由...

【佛教词典】四种僧物

(名数)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约于界...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了幻法师: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

【推荐】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真正的礼拜

在寺院里,经常看到这种场景:一些香客,手里抓着大把...

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

梦参老和尚: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