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大安法师  2020/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来接引,不是说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喜欢讲大话的,动不动就说:我想住几年就可以住几年,想今天走就今天走,你有这个水平吗?符合阿弥陀佛发愿吗?

阿弥陀佛的这个佛法也要随顺世间法,你命中有多少寿命,阿弥陀佛都尊重你命中的寿命,只是发愿临命终时来接引,没有发愿说你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接引。

一定要注意这些关键词,为什么要谈临命终时,这就传达着阿弥陀佛尊重我们,也不坏世间法。那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然地要兑现他的愿力,他第十九愿就谈这个问题,你只要信愿念佛,临命终时,我与观音、势至,净土的圣众前来接引,垂慈接引!

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时太重要了。因为我们临命终时,生死关头,是最难对付的。前六识昏迷,不起作用,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翻滚。这就好像一个国家的国王不能发号施令,乱臣贼子全都起来了,是这么一个局面。

在这个局面当中,一般都不能作主宰,很快就进入中阴身,中阴身又执著中阴身的真实,飘荡状态,要寻找一种生命的载体,那就看哪个业力最重,哪个力量就牵到哪一道里面去。所以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别说一般的悠悠凡夫,就是大修行人在这个关头都很难有主宰呀!真的是不容易呀!就是一些大修行人临命终时可能都处在昏沉状态,稀里糊涂啊!

《印祖文钞》讲有一个显荫比丘,修密宗,到日本也修行,是谛闲老法师的徒弟,很聪明的一个年轻人,本来如果涵养深,真是佛门龙象,就是成为大阿阇黎,给人家灌顶都能即身成佛的这个称号,结果25岁得病了,在上海居士林,大家帮他助念,然而据说一直是昏沉状态离开这个世间的。

印祖常常举这个例子,这就是靠自力,不能相信阿弥陀佛的结果,还真不如一个愚夫愚妇临命终时灵明不昧,蒙佛接引,瑞相昭著来的殊胜呐!所以生死关头,这个时候你说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坐断生死,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大修行人,即便有可能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昏迷、颠倒、散乱,惊慌失措的。

所以我们要深刻体会阿弥陀佛临命终时必定——用必定,由于他也发了这个愿,他一定是要兑现的,所以一定是垂下他的大慈悲手前来接引。令生西方,不是说我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这个地球上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一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令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离开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将一筹莫展,将在轮回当中绝对出不去。别说是业力凡夫,就是断见思惑的阿罗汉,如果不发愿,也不能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一个恶念使亲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宏海法师:阿弥陀经直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

有位老者皈依后一直睡不着是怎么回事

问: 请问法师今天我遇到一位老者,他说:今年4月份皈...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

想长相庄严,最好去西方极乐世界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

【佛教词典】圆光观音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背负火焰之观音也。逢刑戮时...

【佛教词典】即得往生

(术语)圣道门说即心成佛与即身成佛,净土门说即得往...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出家人...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

鲁迅与佛教之缘

和僧人结缘 鲁迅是周家的长孙,极受重视,家人担心养...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