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宝静法师:略说天台宗大旨

宝静法师  202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宝静法师:略说天台宗大旨

天台宗教义,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仅作概要之叙述。

天台宗成立于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盖亲承南岳慧思大师之教,而南岳慧思大师,又北齐慧文大师之弟子也。先是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观论,至观四谛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恍然妙悟一心三观之理,以之授南岳慧思大师,慧思大师又依之而证法华三昧,以授天台智者大师,至智者大师而其说益发扬光大。天台一宗之成立,实自智者大师始也。

智者尊龙树为高祖,后人即因之远推龙树菩萨为天台初祖,所谓横宗龙树,而以慧文大师为二祖,慧思大师为三祖,智者大师为四祖。智者大师初诣慧思大师于光州大苏山,慧思一见,即器之,谓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因示以普贤观道场,及四安乐行,令诵法华经,至三七日,读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悟入法华三昧,获旋陀罗尼,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以所证白思,思曰:“非汝莫证,非我莫识,汝所证者,乃法华三昧前方便,初旋陀罗尼也。”智者自此出定后,即辩才无碍。尝念是时经典繁多,而教系犹乱,因根据佛经妙义,立五时八教,以判如来一代之说法。

五时者:

(一)佛最初成道,为上根菩萨说华严时。

(二)为小机说阿含时。

(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说方等时。

(四)荡相遗执,说般若时。

(五)会权归实,授三乘人及一切众生成佛记,说法华涅槃时。

前之四时,皆为方便,惟法华涅槃时,方为真实,盖将三乘会归一乘,使一切众生,齐成佛道也。佛之教法,当以此为最圆满。八教者,谓化仪四教,即顿、渐、秘密、不定也;化法四教,即藏、通、别、圆也。化法四教为化益众生之法门,化仪四教为以彼化法说示众生之仪式方法,然究竟论之,化仪四教,实不外于化法四教,而化法四教,又不外乎吾人一念之心性。

释迦出世,教化众生,即欲使众生明白其一念之心性,故垂示种种方便教法,以藏教教声闻缘觉二乘,以通教教三乘,以别教教菩萨乘,以圆教教最上利根之菩萨。圆教者,盖显示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为佛所示演教法中最圆满而无上者,即法华经之说,而天台宗所依据之唯一经典也。

又此五时八教,皆不出吾人一念之心性,释迦如来即从此妙明心中,而流露五时八教;智者大师,亦就悟此一念心性,故判释尊一代言教,而为五时八教。吾人今日欲明白佛法大意,台宗大旨,亦只须就自己一念心性,彻底明了而后可。

吾人此一念心体,本来竖穷横遍,充满十方,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亦非过现,及与未来,当处了不可得。心空故,则法法皆空,法法唯心故,世人因不明一念心性,故于世间一切,妄执为有,而起种种我见,于是释迦如来说藏通二教以破有,使人知身命财产,皆将一一归于空无,无常无我,不生执着,此为藏教析空观。

但众生根器稍利者,已知一切皆幻,而不执著于有,知世间万法,皆如空花水月,无有执着,为不知万法当体本空者,复于通教说体空观。至别教又更进一步,盖佛法常常说空,其实空字仅为佛法初步,佛既于藏教通教说空,以破众生之执有,然又恐其沈空滞寂,故又于别教说空而不空之假有。此盖由吾人之心性,本非偏空,原来空而不空,即空而有,心有故法法皆有,虽有而即空,故无非假有,此即由消极而为积极,由空而为不空,亦即由小乘而趋于大乘也。

其志愿则在于积极救世。或谓果尔,则吾人即舍小乘之消极,而迳学大乘之积极可乎?曰:此亦不然!盖不亦之以空,则其无始以来之见思烦恼,末由净除,故必令其先修习空观,以空其烦恼,然后再示以空而不空之假有,更进一步,则真空不空即妙有,妙有非有即真空,真俗不二,空有一体。

唯显非空非有,而即空即有,双遮双照之圆融中道,直示吾人之一念心性,全体即是中道实相,心中故法法皆中,法法圆融绝待,到此地位,虽终日说法,不见一法之可说,虽无可说,而炽然说法。不滞二边,而双照真俗,一即一切,此即所谓圆教,而为天台一宗之所说也。

台宗示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随举一观,而三观圆俱,故谓: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而不中,空假亦尔。如是空假中三观,即吾人一念之心性,吾人一念之心,即圆具三观而无余也。

由是知藏通别圆四教,皆不外吾人自己之一念心性而已,此一念心性,本极圆融,凡夫不悟而执有,罗汉曾悟而执空,菩萨即着二边,至佛地位,方契圆融无碍之中道。佛因众生根器不同,故五时八教,分别示演,乃至法华会上,方开权显实,会权归实,将真实意旨,和盘托出,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切众生,皆当授记成佛,此法华一经所说,所以独为真实法门也。

中道妙理,人人本具,众生因不明白中道实相,故于一切诸法,妄执为有,而有分段生死,而有见思烦恼。罗汉虽不执有,而复执空,故虽无见思烦恼,而有尘沙烦恼,虽无分段生死,而尚有变易生死,不能度众生利人。菩萨又著于二边,不知空有本来不二,故尚有无明烦恼及微细变易生死。

故佛以藏通二教教二乘,以别教教菩萨,以圆教教三乘,及其归根,无非咸令齐成佛道也。吾人欲了生死,成佛道,但须依天台教法修习,而自证其圆融中道之自心焉。

然如来又示以特别方便之念佛法门,为众生了生死,成佛道之津梁。念佛法门者,即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又名无量光,然而无量寿无量光,亦不外吾人此一念之心。吾人一念之心,不生不灭,故云无量寿;吾人此一念心,灵明洞澈,故云无量光。

吾人此一念之心,本来不生不灭,本来空而不空,是以吾人苟以至诚心念一声阿弥陀佛,即与吾人本来不生不灭湛然常寂,空而不空,灵明不明之心相应。心心即佛,即入如来境界,到此不落六凡之有,不落二乘之空,不落菩萨之二边但中,不起分别知见。此一念相应之心,即为了生死,成佛道,复本还源真实法门也。

故净土一宗,与天台一宗,最为相近,盖净土之一念弥陀,即台宗一心三观,是以吾人于净土台宗,不宜轾有轩轾,但愿世之修净土者,真实念佛,久之无间,勿冀人天福报,他日莲华会上,同证佛道,愿各勉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

天台八教丨顿教

天台教法,主要有化法、化仪两大类的教化方式。藏、通...

天台八教丨五时八教的名称由来

说到天台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名词应该就是五时八教,...

天台宗传法仪轨

一、迎师 传法时至,鸣钟三下。诸师及观礼随喜者齐集法...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略释

在这篇愿文中,智者大师阐明了修学佛法的目的和方式。...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佛教词典】出假行

于空、假、中三种观法中,菩萨从空观出而入于假观,称...

【佛教词典】利他处苦

【利他处苦】 p0703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利他处苦...

蝙蝠的性格

人都自大,要天下万众归心,但也有人不肯归心,即使用...

临命终时教以念佛,即见化佛接引往生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梦参老和尚略说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

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

证严法师《在人群中修行》

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个人,进而...

禅门耆宿德林长老圆寂 山河失怙四众哀思

2015年6月22日夏至日十九时许,扬州高旻寺德林长老圆寂...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供养出家人的功德

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