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净界法师  2022/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种,离开三界是从无常离开的。你离开三界的理由是三界我受够了,给我太大的压力,太痛苦了,从无常而契入空性。

第二种,离开三界是从因缘。因为三界就是假的东西,它没有真实性,所以我没有必要去攀缘三界,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是跟因缘借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就把三界给放下了,因缘性空而离开三界。

第三种,是从心性。因为本来就没有三界,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既然本来就没有三界,我干嘛要攀缘呢?就离开三界了。

三种观法,这三种思考模式会影响到你后面的路怎么走。当然,诸位注意!不是绝对的,它也可以兼修,但是你要注意你的安住,就是你经常的主修很重要,注意你的根本法门。

在天台的思想,它的权实二法也不是那么绝对。比方说,你的根本法门,你之所以放弃三界,是因为认定心性里面本来就没有三界,那是自己多事,一念攀缘,自己找麻烦找来的,所以一念的回光返照,当体放下,从心性的观察而离开三界,你的主修是这个。

但是你针对某种粗重的烦恼,从对治义你也引用《阿含经》的思想来加以对治,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你很清楚,修这个法时,只修其法而不产生执着,不产生法执,这是可以的。你在没有执着的角度拿藏教的法当一时的对治,这个不会影响到你的种性。

但是,如果你是一昧执取从苦谛这样一路修上来,那你的种性就变成这样了,你一定会先到偏空涅槃去,待一段很长时间。

在法华思想是:你是坐什么车子离开三界的,你用什么思考模式让你离开娑婆世界,这会影响到你后面的路是很快成佛,还是你必须要产生一些延迟,产生一些障碍,然后再成佛,这很关键!

有位禅师,他读《法华经》上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句话是摆明了讲空性,三界本来是空的,寂灭相。他就向他的上师提出一个疑问: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那为什么我有眼耳鼻舌身意呢?我有生命存在,我可以吃饭,还有山河大地的活动,这是怎么来的呢?

他师父说:去去去,我不与汝道,我不跟你讲。禅宗是不跟你讲话,让你自己去体悟。它认为我跟你讲了以后,塞住你的悟门,你就不想去思考了,禅宗认为不能告诉你答案。我们显教的东西,答案讲太多了,禅宗它不告诉你答案,你就要自己去找。

那么这个人,他从冬天开始打坐,到了春天,打坐时突然间一念之间相应了,他就跟师父说:我懂了!他也讲一个偈颂,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

这个人不简单!他从寂灭相悟到了妙有。他说诸法虽然寂灭相,但是春天到了的因缘,温暖的因缘让百花开了,让黄莺开始活动了。这个人有大乘善根,他在空性里面悟到不空。所以种性就很重要了。

你看净土宗,我们讲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为什么后面还要加一句话回入娑婆度有情?诸位!这句话非常重要!诸位!请你注意你现在开始所发的愿,一定影响到你未来的因缘。

愿如果发错了,要马上改,因为时间久了,它在你心中会产生一个痕迹。你现在觉得无所谓,反正不就是离开娑婆世界吗?诸位!那是千差万别啊!离开娑婆世界以后,你后面的成佛之道怎么走呢?所以,为什么因地要圆满就在这里。

就是说,因为你不断地用错误的思想、愿力让你离开了三界,但是你这种错误的思想,却烙下一个错误的痕迹。诸位!法执比烦恼障还难对治,因为它没有对错,它是影响到你的胸量格局。

它不像烦恼障很粗重,每一个人都可以知道它的躁动性,它的过失相,法执它没什么过失,但是你发错以后,胸量狭小个性卑劣,怎么讲你都听不进去,那惨了!你成就功德庄严就很难了。

也就是说,成佛,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远离过失;第二个成就功德。但是你这个过失是怎么远离的很关键。你用一种很极度的、断灭的角度去远离过失,你后面成就功德就很难了。

所以,你最好刚开始起步成佛的时候,就走对道路,一次到位。不要说我走错了,然后再来回小向大,你这不是折腾吗?而且你再走回来,那是一条非常辛苦的道路。

所以研究《法华经》的人就是说,既然是同样的精神体力,同样的拜佛,同样的念佛,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愿发好?你也没什么损失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希求涅槃之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有位梵志,...

死亡不可怕,问题是来生去哪里

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生死长远,厌患舍离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一位...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

问: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燥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

这是晚年最要紧之所在

【原文】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佛教词典】杜顺

(557-640)陈隋间终南山人,为华严宗的始祖。...

【佛教词典】斗

(一)计物量之容器。法华经卷七(大九·五九中):“亦...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愿

问: 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

极乐世界的天人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梦参老和尚的一梦因缘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