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2015/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衣持钵,进到城中乞食,食毕,清净双足,带着坐具,在林中找了一个闲静的地方,在树下盘腿而坐,摄心安禅静虑。

而同时,在耆陀精舍中,有二位比丘在僧团中决断事时,因忿怒之故互相诤论,到最后,其中一人忍住不再开口,但另一个人则因瞋火炽盛无法控制自己,依然不断地大声诤论。之后,这位瞋恚炽盛的比丘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来到那位比丘面前,请求忏悔,但是对方却不肯接受。

如来当时于禅定中,以超越人耳之天耳通,远远地听到精舍中吵杂的声音,于是从座而起,回到精舍,在众僧前敷座而坐。佛陀问众比丘:“佛今早着衣持钵,进城乞食,之后到林中静坐的时候,听到了比丘们议论的声音,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呢?”

比丘禀告佛陀:“世尊!耆陀精舍里有二位比丘,在僧断事时,因忿怒而起纷诤。其中一位比丘,默然忍受,另一位比丘却因为瞋恚仍然不断地议论。之后,原先瞋恚的比丘,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向那位比丘忏悔,可是当初默忍的比丘却不接受忏悔。”

佛对比丘们开示:“为什么如此愚痴而不接受他人的忏悔呢?比丘们!你们要知道,过去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在善法堂时,曾经教示诸天众:‘瞋火之力能够烧诸善根,就像用瓢器舀取酥油以利油灯燃烧,但是当火苗转为炽盛时反而烧到了瓢器本身。如果能够保持心平静,不怀怒气,瞋火自然熄灭,又怎么烧得到自己呢?不要像水中漩涡一样不断无穷尽地团团转,就像生气的时候,虽然没有恶口辱骂别人,但是偏偏用其他行为去触恼对方,这样也不好。不要特别去触恼他人,而是要调整安伏自己的身心状态,这才是对自己有益的作为。

心中不怀瞋恨恼害,就是贤圣之人,亦是贤圣之弟子,这样的人我们应当要乐于亲近并且向他们学习。只要心中有瞋恚,就会障碍如山,如果愿意对自己的瞋恼多花一点努力去对治,就像以辔头制住恶马一般,这样的人就是在落实善行。’ ”

佛陀告诉在座的比丘们:“释提桓因处于天王之位,于天中诸事自在,尚且能够修行忍辱、赞叹行忍辱之人,更何况你们身为比丘,剃发出家,又怎么能不行忍辱,赞叹忍辱之法呢?”

比丘们听了佛的开示之后,莫不欢喜奉行佛的教诲。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三十七)》

省思:

戒经云:“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忿怒心起时,如同无形的双头刃,不但刺伤对方,也将刺伤自己。所以佛陀以“调伏于身已,于己即有利。无瞋无害者,彼即是贤圣”教诫弟子。修行就是从这里开始提升──净化三业、修忍辱行,止住身、口、意的造作。以无我之心遍行一切善法,就是转凡成圣的第一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三障」

赛场上,人们希望成为不被障难阻挠、成功达到目标的勇...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毁谤某一个法门,其实是障碍你自己

在净土宗这一块,它偏重在空观的智慧。对于利他这一块...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种忏悔力量大

问: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吗?不是至心念佛能...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只要具足品德,鬼神都恭敬

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

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

一斤米的价值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

【佛教词典】雁行

又称雁立。以雁行之不乱譬喻僧众行列之整齐。雁行并有...

【佛教词典】八忍

(名数)于欲界与上二界四谛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

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佛学漫画】龙树菩萨

这位大乘佛教的先驱,一生著作丰硕,经典绝伦。中观派...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推荐】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

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在违缘中坚定自我

什么是违缘?违缘就是我们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用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心念佛,...

刘公真菩萨人

【原文】 刘公讳宽①,其治郡也,有过者以蒲鞭示辱。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