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大安法师  2023/05/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忆这个。那这里讲这个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这个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

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道,曾经跟我们有过直接和间接的法缘关系,曾经跟我们结过缘。但结的这个缘,我们忘了。忘了,又透过一个信息,再启发你这种已经遗忘的跟阿弥陀佛结过缘的这么一个善根。

虽然忘了,它已经在我们的内心的原型里面它有这个种子。这个种子一旦激活之后,就会忆。忆,就是我曾经熟悉的东西只是忘记了,那更深切地来说,我们的自性含藏着无量的性德,大涅槃的常乐我净都有,乃至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我们的心性当中完整具足,只是佛把这个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给它彰显出来了,给它表达出来了。所以透过忆佛——忆这个果地上已经成就的佛的功德,是要把我们正因佛性具有佛的功德给它激活,这才具有一种忆的内涵。忆就是我们本身具有的那种印象、图像、原型。

这个念,念佛。念佛就是作用在我们现前这一念心,上面是一个“今”字,今就是当下的心。当下的心,要系缘这个佛号或者佛所建构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你且去念。那这个念佛,一般它不是口字旁的唸,而是用你的心去念。你如果只是口念心不念,那不叫念佛。所以这个佛号一定要从心里出来,口里念出声音,再耳根把这声音又听到心里去,这才叫念佛,形成一种内循环。你的生命,全部的生命通过这个念贯注在这个佛号上,这就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所以下手处,不管众生的心多染污、多散乱,给它系缘之境就是忆佛念佛,把佛的境界作为我们所系缘之境。

那这样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换。如果佛是一个真如自性的话,我们在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众生心是无明的心,修行就是长期熏习的过程,熏习的过程就是转依的过程,要转我们众生心为佛心。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转愚痴依智慧,要实现这样的转依。这都是在忆佛念佛的过程当中实现这样的一个熏习。这熏习,这就是功夫上说由熟变生,由生变熟,熟处变生,生处变熟。

熟处,就是我们现在众生心很熟的都是五欲六尘境界,举心动念都是想五欲六尘,不需要去作意就会想这些东西。但是众生心要去想佛的功德,要你去念佛,那开始要非常勉强的,一定要给自己定功课的,一定要去完成的,像小学生一样地监督自己的,因为佛号对我们很生疏。那要通过一个忆佛念佛的长期的熏习,慢慢地我们对五欲六尘、家亲眷属、恩恩怨怨、人我是非这些很熟的东西把它变生疏。然后把生疏的佛号、极乐世界庄严、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些生疏的变成熟。要有一个生和熟的一种置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信愿具足的判定标准

这个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是你实际在操作的...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因地心和果地觉如何融合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张玉琴老居士往生记

慈母张玉琴老居士是辽宁省鞍山市人,于2020年8月14日(...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推荐】九种往生净土发愿文

历代祖师大德依据净宗精要,针对行人根机,曾撰述诸多...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问: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著魔一般都...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

【佛教词典】天宫宝藏

(杂名)经藏之异名。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之处,收藏一...

【佛教词典】月单

禅林中,执掌全寺收支之职者,一月一结算,作成表格,...

道业未成,白白吃了常住这么多东西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这是和每一个出家人紧密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特...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

如我无心,则物亦随无心而化矣

吾尝静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于毁誉...

做到这十三条,你还会有压力吗

1、压力是是好事,它使人警醒,不会犯错。即使有错,...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

托钵生活的要义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

印顺法师:唯人为能学佛

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