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大悲悯念末法众生

大安法师  2011/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之又后,皆赖此经神力,救拔余生。岂非至极悲心,预垂济度!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障益深,故说此经,咸令未来虽不见佛,佛灭法存,但有信者,速超生死,是为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者如大本言,佛灭久远,当来之世,经道灭尽,独留此经住世度生,最后方灭,则知滔天之际,尚作慈航,大夜方沉,犹称法炬,是为第三重大悲悯念众生也。

译文

所谓释迦本师以大悲心悯念末法众生,以一句弥陀名号作众生度过生死苦海的桥梁,其大意是说:释尊在人寿百岁时,出兴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此时已久经浊世(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更何况值此末法,正入斗争坚固时期,佛法日渐衰落,每况愈下。未来的时日(乃至人寿十岁的刀兵劫时),全都仰赖这部《阿弥陀经》的神力,救济劫难幸存的生命,这岂不是世尊以至极悲心,预先宣示济度的方法!

概略言之,大悲悯念众生有三重涵义:

一者佛在世时,悯念五浊恶世的众生,宣说一切世间极难信的净土法门,令有缘众生闻信发愿持名,疾超生死,这是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

二者佛灭度后,众生的福德智慧日趋浅薄,罪障日渐深重,所以释尊宣说这部《阿弥陀经》,令未来所有的众生,虽然没有遇到佛世、见到释尊,但佛灭度了,其教法仍存在于世,只要有信受念佛法门者,便可迅速超越生死,这是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

三者如《无量寿经》所说:“佛灭度后久远的时代,未来的世间,佛的经卷道法全都灭尽,那时,佛以神力加持,唯独留下这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属同部经,一为小本,一为大本),住在世间广度众生,直到法灭后一百年才灭没。”由此可知生死苦海恶浪滔天之际,净土法门尚能作为济运苦难众生的慈航,众生性天昏迷无明大夜之时,六字洪名还足以称为灼破暗冥的法炬,这是第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画传

一、母梦玉女,授青莲华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原文】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婚葬要置办杀生酒席,学佛人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

如何放松身心念佛

问: 弟子经常将佛号提在心中,唯恐丢失;同时时常谨...

善导大师两种的深信

善导大师两种深信是对于观经,这种圆发三心的深心。深...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

【佛教词典】毕竟空

梵语 atyanta-?ūnyatā。又作至竟空。十八空之一。意...

【佛教词典】心解脱

梵语 citta-vimukti。谓由定力而于定障得解脱。与“慧...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让你静心的34条法语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

时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顺、情感纠葛、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瞎子老鼠

一户人家在搬家的时候,发现杂物堆中有两只老鼠;大家...

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菩萨在久远劫前的过去生,曾因为瞋心的缘故而堕为龙身...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有两种念佛人最老实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