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得定的过程

达照法师  2011/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到定。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

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心住。如果连这个感觉都没有,那你粗心住还没有。  

粗心住的境界就是三句话:

第一,用精神意志去控制、矫正自己的身心,用心去造作,让自己身体坐的端正。

第二,要有一个方法,不净观或其它方法,让心有所专注。

第三,在身体矫正、心有所专注的基础上,感受到自己终于定了一会儿。这个“定”就是粗心住。用意识去专注,这样的定,每个人可能都有。坐禅的人更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最肤浅、最初步的。  

粗心住有受用以后,感觉自己定下来了,这个感受很重要,就是刚才说的三个标准。如果没有身心稳定的感受,那就不是粗心住,身心停在那里,感受不到那种定,那也不叫住。只有心定下来了,哪怕一分钟或者两分钟,这一、二分钟就是粗心住。  

有了这个住以后,我们就知道:住的感觉是不错的。平常我们住不住,就要进一步努力去实现这个住,然后慢慢就会习惯这种身心稳定的状态。有些人坐禅习惯了,一坐下来就喜欢盘腿,纹丝不动,有很多居士就是这样。当我们习惯了这种稳定的身体姿势以后,再慢慢引导到第二个细心住。  

第二个叫细心住,细心住的心念是很微细的,身体不必用心调正,自动平衡。习惯了这样一种身体的状态,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佛经里经常要讲到的。

有一个三昧叫持身三昧,就是一坐下来,身体就停止在某一个状态里,不用力气也不会倒下。特别是有些人结手印,手印举起来要费力气的,结果入定了以后,想放下也放不下,有一股气像冰冻一样把你整个冻住,但又没有僵硬的感觉,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很自然地就与定相应。

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感觉愉快、心甘情愿,一切疲劳都会消解。如果感受不到那种愉快,打坐半小时、一小时以后就会觉得很疲倦,好像在完成作业,那是没有进入粗心住。  

从粗心住进入细心住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调整,而且坐久不累。如果继续坐禅,就能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前面两种叫住,不叫定。因为它是不稳定的、暂时性的、机遇性的。

所谓机遇性,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什么时候粗心住,什么时候细心住,只有功夫越来越精细的时候,它偶然出现让你感受一下,接下来会不会再出现就没有把握,如果是定就可以把握。今天进入禅定,明天想继续,就可以从这条路继续进入。  

粗心住和细心住,三个方法最根本的区别:

第一粗心住是用意识刻意让身心停留在某一个状态,细心住不用刻意就能把身体自然坐得端正,这是身体上的一个标准。

第二在用心方面,粗心住一定要依靠一个方法,并用心专注于这个方法,比如数息、念佛,一定要抓住一个方法,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而细心住不刻意于方法,自然而然念佛、坐禅、呼吸,没有太大的分别心,心念细下来之后,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安住,因为心已经变得听话了。

第三,粗心住的感觉是住在这里,但快乐的感觉不明显,只是让心“终于定了一下”,而细心住能够感觉到住的欢喜,微细的、隐约的感觉到生命有一种快乐和法喜生起来了,这三点是粗心和细心的区别。  

有了细心住以后,进入欲界定就成为必然。

细心住所生起的一种法喜,与平常生活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快乐,吃和穿的快乐、游山玩水的快乐、长得漂亮的优越感,好像都是一种快乐。但跟细心住相比,相差太远了。

细心住的快乐是从外到内、从粗到细,快乐到心里去的。有了这个鲜明的对比,我们会生起一种真正的善法欲,希望身心能够回归到最根本或者最原始的宁静状态。欲、念、进、慧、定五法的力量,这时候就会起一种作用,并希望这种作用能够使禅定更加深入、快乐、微细。通过这些努力就可以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欲界定。  

第三个叫欲界定。粗心住的状态是要用心将妄念捉回来,进入欲界定后,心非常的安详,心念也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随时冒出来,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力去调整它,此时的心任运不动。  

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因为这三种定只要通过坐禅,或者练气功都会得到。练太极拳的人如果懂得练拳的内在精神,也会出现这种状态。如果再学一些佛法,就可以住在这种状态中。  

如果一整天坐下来,脑袋是模糊的,这个不叫欲界定。欲界定是身心的感受都非常清楚,在清楚的状态下进入定,才叫任运不动。一般情况下,不会自动生起动摇。坐着没事,突然想起看书就去看书,那是不会的,坐禅的这段时间,一般不会无事生事。有个孩子在那里闹了,自然而然对孩子说上两句,心也不会动摇。

欲界定比细心住是更进一步的,但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会有效果。如果欲界定像石火电光,今天是这种状况,明天不是这样,这还不算是坚固的,只能算是偶尔。欲界定功夫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面对欲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这些状况的出现,心不会被扰乱还是定的。

另外一种,是偶尔的状况,前面有粗心住、细心住的层层功夫,坐在那里心是定下来了,然而一下坐还是不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佛学漫画】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

慧律法师《不二法门》

禅,是感情和理性达到最平衡点的境界。此外,禅亦可解...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禅修三部曲

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

达照法师:从意根下手

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

训练放下自我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

【推荐】开发内心快乐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

【佛教词典】四力

一、自力,世间的人因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的教诫,而...

【佛教词典】梵网戒

(术语)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四十八轻戒也。...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

身体五脏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素食是冷却地球的最佳选择

科学界现已形成共识:全球暖化有可能毁灭人类,而人类...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

不生气,你就赢了

不生气,就赢了。这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金庸先...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师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这两...

圣严法师《请客不小气也不浪费》

中国人很怕被别人批评为小气,总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