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进、念、定、慧

净慧法师  2012/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是出生一切无漏善法的助道法门。

第一,信,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信者就是认同,认同了就能有归宿感,认同所修的法门能帮助我们得解脱,证涅槃。我们的烦恼就好像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像绞索一样缠绕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不得自由,不得自在。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以解脱为归宿,就是要解脱烦恼。解脱烦恼的当下就是现证涅槃。涅槃的境界如同热恼中的清凉,就像我们曝晒在夏天的阳光下,迫切地想得到一个清凉的地方,消除热恼。当有人告诉我们前面有棵铺天盖地的大树,树下凉风习习,我们知道后就会很快来到树下,享受当下的身心清凉。这种感觉好比涅槃的境界。涅槃者,热恼消除,自在清凉。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比喻,只能取其部分意义,涅槃并没有那样简单,一个人从烈日中走到浓荫下,那确实是清凉无比,仅取相似意义而已。烦恼的烈火天天在我们内心燃烧,使我们的身心不得自在,如果我们能当下扑灭了心头烦恼的烈火,身心世界马上就会清凉自在,当下就是一种涅槃的享受。这当然是不究竟的,还没有从根本上断除烦恼,轻安自在一闪念就过去了。但是通过这种短暂而惬意的精神状态,我们相信通过修行一定能够达到精神的解脱、精神的自在、精神的清凉。

第二,进,进即精进,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建立了信心就要不断地去努力修行,那就是进。进者精进,精者不杂,进者不退,在纯一无杂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往修行的究竟方向迈进。只是信而不行,如同不信一样。信了就必须去行,就必须精进不懈地努力。

第三,念,于正法忆念不忘。

念者,念念不忘,念兹在兹。我们现在训练数呼吸的方法,那就要念兹在兹地坚持训练,一刻也不要放松,念念相续,无有疲厌,就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四,定,摄心不散,一心寂定。

念者集中思想、专注不移,由念而生定。定又名圣者默然,一切成道者是名圣者,圣者常在定中,是谓默然。默然就不是喧闹,就不是多言多语,就不是嘻笑杂话,就不是身心放逸。由念的力量达到一心,一心就是定的条件,默然就是定的表现。身心放逸是禅定的大障碍,所以禅七期间要求止语,就是要大家在保持默然中,道念精进,功夫不受干扰。虽然我们在禅七期间要做一些事情,但时刻要保持“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的状态,时刻处在安然恬淡的状态中。

第五,慧,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由定而产生智慧。慧就是指我们能够明了修行的方向、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必要性,用智慧来观察身心的痛苦,用智慧来指导我们解除身心的痛苦。

这信、进、念、定、慧五种修行的善法,名为五根。根为能生义,意谓此五法能生一切善法。只有让信、进、念、定、慧牢牢扎下了根,才能出生一切善法。如果仅仅只是有这五种发心,有信的要求,有进的要求,有念的要求,有定的要求,有慧的要求,却不能扎下根来,这种发心还会动摇,力量不会强大。只有让信、进、念、定、慧在我们的心田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道心才能茁壮成长,才不会被喜怒哀乐的烦恼之风动摇。

信、进、念、定、慧亦为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此五法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往直前,故称之为五力。我们能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走修行的这条路,是由于有信念的力量、有精进的力量、有意念的力量、有禅定的力量、有智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才能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取得修行的成果。五根、五力的培养,对修行人来讲至关重要。

我每天讲几句话督促一下,看来还是很有效果。禅堂的风气和修行的氛围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各位的精神面貌一天天有所焕发,似乎找到一点感觉了,对这个道场有了认同感和回归感。自然气候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也不必要去改变它,顺其自然就好了。我们要想办法来适应这个大环境,既不破坏自然环境,又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在这个山区里同时还居住了很多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寺院,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也守护了这个道场。我们要万分感恩这个环境,感恩这里的父老乡亲,感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正因为有了这样好的自然环境,才使我们对这里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喜悦,愿意在此修行办道。对于寺院的生活小环境来讲,我们可以主动地改变一下,使之成为一个宜居之地。个人的住房和整个寺院来比,又有一定的差异,必须使两者有机地相配合,使小环境和大环境保持和谐,才能相得益彰。我们在修行中要养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正报和依报和谐共存,这是修行理念中福慧双修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要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要从身边中的每件小事做起,落实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宏愿。大环境要优化美化,寺院的小环境要优化美化,个人居住的小空间也要优化美化,我们的身心不但要优化美化,还要净化。

整个佛法是一脉贯通的,只要在关键的一点上,比如智与悲这个核心内容上切入了,那就法法皆通。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体现了大乘佛法智与悲的精神,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说的这个核心内容,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能够印证这两句话,这是用现代语言对佛法根本精神作出的最准确的阐释。佛法是事理圆融,世出世间圆融,古今圆融,不会否定任何一法,只是要消化它、转化它。比如对于烦恼,我们能善于利用烦恼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烦恼就是一个很有用的反面教材。没有烦恼,就无从显示菩提的作用,只有转烦恼才能成菩提。所以菩提要向烦恼中求,涅槃要向生死中求,清净是在污染被转化之后才显现的一种美好境界。一切法相待而成,如果善于理解和运用,处处都是菩提,念念不离智慧。希望大家要善于体会佛法的精神,善于体会修行的意义,善于运用修行的方法,使我们在修行中少遭遇一些障碍,少走一些弯路,更要避免误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问: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济群法师答: 当...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在家如何修行

我从前做船生意,对船很有缘分,因此对《金刚经》中佛...

起床到上班之间的两小时该怎么过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上班族,总占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

虚心接受别人的责骂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意思是说,善良...

圣严法师《对自己有交代》

问:许多上班族因每天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像就...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佛教词典】一切律仪总有四种

【一切律仪总有四种】 p0015   大毗婆沙论十七卷六页...

【佛教词典】八无碍

(名数)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六根中之意根(...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极乐世界去吗

问: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大安法...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

达照法师:从意根下手

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

南怀瑾的「子午觉」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为保持正常体力,成年人平均睡...

有胃病的人,应先改掉以下恶习

男人工作强度较大,应酬又多,容易饮食不节,透支身体...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