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济群法师  2013/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所谓做菩萨,就是在佛法正见的指导下,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凡夫无始以来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又有哪一天不是在为自己着想呢?但问题是,这样是不是就过好了呢?是不是就开心了呢? 

《道次第》告诉我们:“我执是一切衰损之门,利他是一切功德之母。” 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那些整天想着自己、在乎自己的人,必然是烦恼重重、内心纠结的。反过来,如果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不计较自身利益,不在意个人得失,这种人不仅容易开心,还会受到大家的爱戴。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增长慈悲和智慧,这是我们修学菩提道不可或缺的资粮。

三级修学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菩萨。菩萨是梵文音译,意为觉有情,就是自觉、觉他。不仅要自己觉悟,还要帮助大众共同觉悟,在利他的过程中完成自利,在觉他的过程圆满自觉。其中的关键,就是把所学教理运用起来,学一点,就用一点。在实践中深化对教理的认识,进而把所学教理转化为自身心行,以此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当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菩萨时,就会以菩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实这就是在修本尊,就是在临摹佛菩萨的品质。反之,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凡夫,那就很可能为所欲为,什么都没有畏惧,什么都没有底线。所以,对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台湾很多佛教组织就称呼义工为菩萨,我觉得这个称呼很好。虽然大家离真正的菩萨还有距离,但只要发心成为菩萨,有自利利他的愿望,那么,这个称呼就可以不断地提醒我们,让我们向菩萨看齐,向菩萨的标准努力。

作为菩提书院的义工,和其他义工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就在于,我们不是单纯地做事,而是在三级修学的基础上服务大众,是在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上建立菩萨品质。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的支撑,所做的善事往往只是人天善行,未必能成为菩提道的资粮。甚至会做得执着,做得烦恼,做出种种人我是非。事实上,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

三级修学的过程,就是学修空性见、实践菩提心的过程。大家学了《道次第》,对菩提心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可以先发起愿菩提心,并通过受菩提心戒,在十方三宝面前正式宣誓,发愿成为菩萨行者,发愿成为利益大众的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多么有意义的事。

什么叫高尚?什么叫有意义?听起来似乎就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个被滥用已久,近乎空洞的概念。当你真正认识到这一选择的内涵和重要性时,你才会理解,真的有那么一种高尚,可以让你的生命焕发光彩,可以让你的人生不再虚度。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未来的修学去充实,去认识。

总之,成为义工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临时客串,随便做一做的。我们要认识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正业,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选择。相比之下,其他工作只是谋生手段而已,虽然也能在不同程度上造福社会或是帮助他人,但惟有菩提道的事业,才能让人们究竟解除生命的迷惑烦恼。这不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凡夫菩萨欲于恶世度生,无有是处

《智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恶世救苦众生,...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对义工的六点建议

现在真是个多元化的时代,社会上有许多可敬的义工,遍...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济群法师:如何修学戒律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

应该如何诵经

问: 应该如何诵经?是否一部经一直读下去? 济群法师...

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该怎么办

问: 略知佛法义理,但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怎么办...

无益的苦行与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

【佛教词典】用何施

【用何施】 p0528 瑜伽二十五卷十五页云:用何施者:谓...

【佛教词典】香钱

(物名)资佛前香费之钱也。敕修清规知殿曰:施主香钱...

祈祷有用吗

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

种种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恶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比丘们开示...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

郁伽长者所问经(白话浅释)

在印度舍卫国的大城里,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者,名叫郁...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

星云大师《为自我信心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一个胆怯的声音,在您的座...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持诵佩戴楞严咒,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