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如瑞法师  2017/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法句经

佛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

有一户人家,儿子去世了,他的父母整天忧虑、悲伤。由于过度的伤心,甚至放弃了自己所作的事情。

佛知道了他们的不幸,深怀悲悯,就亲自去度化他们。

当时的情况,对于那些有信心的达官贵人,都是他们自己到寺庙里去亲近佛陀。而那些难度的、可怜的人,佛则会亲自去他们家里度化。

佛陀来到这家人家,给他们开示说:

生死是生命的阶段和现象,每个人都必须得面对。正确的方法是应该从死者的身上生起观照,知道世间是无常的,苦的。而寻求断苦的方法。也就是要知苦思断集。想没有爱别离的苦,就一定不要种爱别离的因。生起观照吧!观照能让你认识世间、得到解脱。佛即为他们说了一首偈: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悲;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意思是说,不管人也好,物也好,如果你去喜爱,不去认识、观照它,将来就会被所喜爱的人和物所累。因为你不认识它的本质,就不肯放弃,而耽误用功修行。所以,我们要能从生活中的所遇到的人和事,常常生起观照、觉醒。慢慢生起来一种择慧。用这种智慧的力量,就能正确地面对一切法,而不被它所累。虽然我们无所牵累,但通过它又更能促进自己积极向上进取。更加精进的修行解脱、成佛之道。

佛又为他们讲了另一位在家的修行人的故事:

一天,这位在家人在犁地,家人来告诉他:你儿子死了。他只是淡淡地告诉家人:下一顿饭少作一份就可以了。

难道说他的心麻木了吗?不是的。是他从别人的死亡当中,更能了解到无常,更能警觉自己要无所牵累。所以他才能学会坦然的面对种种的苦难。

从上面故事当中,我们应该有所体悟:

修行,不管你学多少,如果不在心里生起来一种觉照,不会警惕自己去觉悟、觉醒,这样是很吃亏的,只是种点善根而已。如果能够边学边思惟观照,也就是边学边修,我们从当下就能够学会解脱自在。这个时候,再去做一切事情,我想那就是另外的一种感受了。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将一切追求与执取放下

放得下对外境的执着、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种嗜好、习...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没有贪婪的心,就没有忧患

佛说:妄想是错误,执着是坚持错误。由于妄想执着,所...

把执着的爱净化就是慈悲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简单地说,是从爱而来的。爱是生...

临终恶习突现 助念劳而无功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

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

【佛教词典】金刚经(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sutra)

Jingangjing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

【佛教词典】至诚心

真诚至极的心。...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

放弃小利来成就大事

意不并锐,事不两隆,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事情要自己...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七观:华座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

这世界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问: 弟子有个问题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就是六...

看看有几位鬼神在保护你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推荐】解脱的四要

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觉悟宇宙人...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问: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师歪讲《法华经》并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