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益的苦行与少欲知足

济群法师  2013/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益的苦行与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是令人不得解脱的根源,惟有以苦行进行对治,才能斩断欲望之根。他们选择的苦行多半是折磨色身——或在烈日下曝晒,或在河水中浸泡,或像牛和狗那样生活,等等,以为这样就能将欲望驱出体外。佛陀出家后,也曾经历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最后身体羸弱,形同枯木。但他发现,这种修道方式并不究竟,并不能将人导向解脱。所以放弃了那些无益苦行,接受牧女供养的乳糜,待身体恢复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终成正觉。

那么,佛教是否就不提倡苦行了呢?其实不然。佛陀所反对的,只是想当然的、没有意义的自苦其身。与此同时,始终提倡简朴而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有助于解脱。僧团成立之初,佛陀命弟子按四依生活,即常乞食、树下坐、粪扫衣、腐烂药,又称头陀行。但这种清苦生活毕竟不是多数人有毅力坚持的,所以又制定三衣,允许出家人接受施主供养的衣服。其后再开许百一物,同意弟子们拥有一些生活用品,但每种只能有一样。也就是说,任何物品都是拿来使用而不是积蓄的,以此避免对物质的贪著。

此外,佛陀还规定出家后不要定居一处。佛世时,僧人除三个月安居外,其他时间都在云游四方,居无定所。弘一法师对这点就实践得很好,先后住过很多地方。为什么要经常更换住处呢?也是因为长期居留某地后,很容易对住处产生贪著,并且会因定居发展出很多人际关系。这种贪著和人际关系,又会引发种种凡夫心。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规定和我们隔着遥远的时空,未必适合此时、此地的僧团。但我们要知道,毗尼虽然是因缘所显,有它特定的地域特征和时代背景,但所有规范都是佛陀根据人性的弱点而设定。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些戒规去理解佛陀的苦心,理解条文背后的精神。凡夫不能解脱的主要原因,就是贪著。而贪著和拥有相关,拥有得越多,由此建立的贪著也就越多。而每一种贪著,都会成为障碍解脱的阻力,成为捆绑我们的绳索。

佛世时,僧团也会接受居士供养的田地、精舍等财物,作为团体可以很富有,但具体到每个出家人,依然是简朴而清贫的。戒律中,对很多生活细节都有明确规定,如三衣和百一物等。除此以外的多余衣物,就属于长物,可于规定时限(七日、十日、一月)保存,之后便应舍给他人,否则就犯舍堕。

因为出家人是以追求解脱为目标,以传播真理为使命。如果也去贪著物欲、经营生活,显然是一种堕落——是从追求真理堕落到追求现实,从追求解脱堕落到追求轮回。我们要记住,每种拥有都可能成为贪著,成为潜在的解脱障碍。有个公案说,金碧峰禅师修行功夫很深,但因为特别在乎自己的钵,在定中仍放心不下,险些被小鬼抓到。他察觉后,立刻将钵摔得粉碎,从此了却牵挂,无迹可寻。律典中,也有很多类似记载,有些比丘因为担心死后衣服被人拿走,结果投胎变成蛇虫鬼魅来守护生前所用物品,何其颠倒,何其可怜。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拥有越多,就需要在生活上耗费越多时间,相应的,用于修行的时间也就随之减少。为了让弟子们排除干扰,一心修道,佛陀特别针对出家人的衣、食、住及人际关系,建立了一套和解脱相应的制度,那就是戒律。所以,戒律并不是常人所以为的束缚,恰恰相反,它是代表了一种清净庄严的生活方式,是对修行者全方位的保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把人引往恶趣的娱乐外道

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

人生之苦聚,言而难尽

且不说,轮回的苦难,就我们此生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济群法师:三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

色身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通常,每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当我们为他人付...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

锁不住的虚空

无始以来,我们纠缠于我法二执构成的错误设定,使之成...

【佛教词典】须摩那菩萨

(菩萨)与须摩提菩萨同。玄应音义五曰:须摩提,应云...

【佛教词典】融三世间十身

融三世间之十身:   一、众生身 六道之众生也。  ...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

测测自己的宽容度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每题答是记1分,答否...

杀师祭神

世间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各...

昌臻法师《心地与命运》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

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1、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2、不要评价...

鱼翅燕窝背后的凶残

燕窝乃是东南沿海的一种叫金丝燕的鸟,用唾液伴海藻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

常吃五种食物保持健康

有些食物吃对了会让你一生的健康之路走得更平坦,同时...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