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济群法师  2015/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古代社会认为鬼是人死后的必然归宿,所以鬼字的本义就有“归”的意思;而佛教里所讲的鬼则不一样,认为鬼只是五趣众生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人死后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继续做人,也有可能堕为畜生,还有可能下地狱,固然也有可能会变成鬼,不过人死后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并不是人死后一定就变为鬼。

佛经中说鬼有两个特点: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处境很艰难,他们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其生活来源全靠四处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点是多畏,平常我们总以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张牙舞爪的情形,我们就会毛骨悚然。人们却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们会听到形容鬼的两个成语,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怀鬼胎,这说明鬼也非常怕我们。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却看得见人,它们一看到我们就吓得赶紧躲藏起来,待我们走过以后才敢出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怕鬼。

平常我们生活在阳处,而鬼则躲在暗处,我们身上有阳刚之气,而鬼身上却是阴森之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要胜过他们百倍千倍,总之鬼是很可怜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视超度鬼类众生,寺庙里经常举行一些施食法会,招请十方孤魂野鬼都来参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们,令能离苦得乐、脱离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获法益,也可饱食一餐,解决一时饥渴之苦。

鬼道众生与傍生一样,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海、陆、空到处都有,同样与我们人生活在一个地平面上。然而为什么他们看得见我们,而我们却看不见它们?这是因为鬼道众生的业力与我们不同,鬼的身体是由轻微的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云气一样,他们的存在对我们而言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我们一般见不到鬼,就算偶尔见到也只不过是一闪影子而过,一晃就不见了,所以人们对鬼的认识才会半信半疑,都不敢肯定他们的存在。

鬼道众生与人的世界一样,也存在着福德因缘的差别,其中有富贵鬼、威德鬼、不穷不富的鬼、贫穷落魄的鬼等,什么是富贵具威德的鬼?是指平常我们所说的神,依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死而正直为神,是说一个人在世间上正直且有德行,死后就能成为神。神也是属于鬼道众生,换句话说神也是鬼,只不过它比一般的鬼要有富贵、有威德。不穷不富的鬼:是前生修福不多,但罪业也不是很重,他们虽然不能像前面的神那么奢华享受,但也能得到一般的住处及食物,日子过得还可以。贫穷鬼:是指漂泊在荒外的孤魂野鬼,他们无衣、无食、无归、无宿,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有人会问:福德鬼为什么又称为神?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人间当官的一样,虽然同作为人,但有的人能够当官享受荣华富贵,而多数人则只是一般贫民,甚至有的人还沦为乞讨,为鬼也是这样,或贫或富与他生前的善恶行为分不开。一般说,生前喜做善事、品德优秀而性格脾气又不太好的人,他们生天的福德不够,死后只有投生到鬼道做神。神又有多种,有的神威德福报相当大,可以统帅整个鬼道众生,乃至人道的生死命运都受他们裁判,例如阎王。

有的神则无比的富贵,享受的是荣华富贵,就如人间的帝王一样的自在,例如海龙王。而有的神却是统管一方土地、一片山林等,受一方人鬼的尊敬,比如一些土地神、山神即是。还有的神则只管理一潭水、一棵树或一块石等,他们的福报因缘也就大大不如前面的神。但无论如何,能作为一个神都是有些福报的。

能作为神的鬼为数很少,而贫穷鬼则非常多,有福的鬼可以住在海边享受,而贫穷的鬼却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甚至往往是三餐不续、依草附木地过日子,因为它们不从事耕种,靠乞讨的方式生存,因此他们每天到处乞求,有时遇上某处有祭祀或寺院施食,可以吃上一餐,但多数都是吃了上餐没下餐,生活过得特别酸苦。鬼的形象大的可以高过几幢房楼,而小鬼仅有三寸长。他们还具有微细的五通,其某些能力是人所不能及也。

在鬼道中,为数最多的是饿鬼。饿鬼是鬼道众生中层次最低的,他们非常可怜,长年累月没吃没喝、无衣无住,总是处在一种饥渴无度的煎熬中度日。由于饥渴难忍,它们长年如是的四处奔跑,目的是想寻找点吃的东西,但由于业力太重,不仅到处找不到,就算发现了可吃的食物,在他们面前也化为火炭,或是一进口中就变成火焰燃烧喉咙,实是万般痛苦、苦不可言!

有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潺潺流水声,就高兴地跑过去,可是一旦跑到那里,清清的河流在它们眼前却变成一堆腐臭的浓血,真是万般无奈,极度的饥渴长年累月地折磨着他们。由于业力所至,饿鬼的形象不仅丑陋,而且长得非常奇特,其面容像黑炭一样枯瘦,咽喉长得像针尖那样细小,而肚子却大得像鼓一样,可知众生的业力是何等可畏!所以佛在《地藏经》里说:“众生业力能敌须弥、能胜巨海、能障圣道。”业的力量实是不可思议,那么这些业究竟是从何而来?它是从众生的无明行为造作而来。未成佛前,众生以一种无明心放荡三业,迷迷茫茫造下了这么一大堆罪业,果报来临时,苦得不堪设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寺院经济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财物通称三宝物,也就是属于三宝所有,分别为佛...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何义

问: 色不异空,空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义...

佛教如何看待知识

问: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答: 知识对人类究...

【佛教词典】昼暗林

(杂名)谓墓所也。...

【佛教词典】火车地狱

车身发火,专为运载罪人至地狱之车,或作为惩罚罪人之...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

广州具备临终关怀的护理医院—广东颐年护理院

一直以来,当家里有癌症病人或年老即将临终长者时,都...

圣严法师: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

「十缠十使」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

《怡山发愿文》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把我们的三...

瞎子点灯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

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现代人的十大死因

人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

昌臻法师《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以...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