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如何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  2011/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答:知识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古以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比如,儒家推崇知识,老庄就比较反对知识。《庄子》讲,浑沌因为有了知识就死掉了。佛教对此也有两种不同看法,既有“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赞誉,也有“知之一字,众祸之根”的警示。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因为知识本身就存在两种不同类型,有健康、正确的知识,也有颓废、错误的知识。有些知识能导人以道德,导人以智慧;有些知识却导人以犯罪,导人以愚痴、妄想和烦恼。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掌握的知识远远超过以往。从生存角度来说,知识技能越多,越容易在社会上谋取职业。但从心灵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就需要有所选择。否则,太多的知识会使心变得复杂,使妄想乃至烦恼、痛苦随之增多。所以,对知识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其实,佛教也很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大乘佛教就鼓励我们从五明处学。作为一个菩萨,甚至要掌握世间的一切知识,包括各种生存技能。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帮助、度化更多的众生。但对那些导人以愚痴、犯罪的错误知识,我们又要远离。如果能以佛法智慧处理所学知识,那么,知识也会成为自利利他的工具,而不是修行障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安土地真言和普供养真言有哪些作用

问: 我们在念诵经典之前一般要念诵一些真言,如净口...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

问: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问: 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什么是皈依

问: 什么叫做皈依? 慧律法师答: 皈依分两个角度:...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济群法师:为何有些富二代的福报能延续,有些却没落

问: 社会对富二代的看法始终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

出世与入世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问: 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着。因为...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习气刚形成时怎样对治

问: 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

【佛教词典】三事戒

(名数)身口意三事之戒也。...

【佛教词典】道芽

(术语)正道之萌芽也。法事赞上曰:智慧冥加,道芽增...

四十八大愿——(第1愿)国中无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意谓:我成...

比丘为塔作枨因缘

过去在竺叉尸罗国有一座塔寺,波斯匿王时期,门柱被火...

孝顺心,是学佛的第一步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你想一想,我们无始...

副经中的副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在讲净土法门的部类门,也就...

米从哪里来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

德亮法师往生见闻录

时维丁酉(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十七点二十分,德亮...

【佛学漫画】隐元禅师

前有鉴真不远万里,六次渡海,后有隐元不畏高龄,在异...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婆罗门女

地藏菩萨的故事——婆罗门女...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