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净界法师  2020/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业就是身口意的造作。这个活动一造作时,它能够熏习第八识(就是业识),形成一个种子。这个种子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思想的种子。唯识学给它一个名字,叫名言种子,就是你的思想。

第二个就是业种子。比方说布施,你用施舍的心去做一个布施的行为,你的第八识同时成立两个种子:第一个,你布施的心被记录下来了,下次你更想布施了,因为它产生一种种子,产生一种能量,会引导你再去做第二次,你的布施心增长了;

第二个,它形成一种善业的种子,这个善业种子来生会招感富贵的果报。所以,种子有两块:一个是思想,一个是业力。那么业在形成果报之前,先经过一个储存的作用,先形成种子。

第二个,点点下面有虚号,请大家写一下叫“临命终时”,业力的转变都是在死亡到来时才算账的,就像我们一般人说的“腊月三十算总账”。你现在造的业都是先保存,到什么时候开始算账呢?临命终时算账。平常都让你欠着欠着,到临终时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你的生命由业力主导,叫作随业往生;第二种,你的生命由思想来引导,叫随念往生。这一块我们待会再说明。

总而言之,当我们的业力储存到最后要释放时,都是在临命终时。到了那时,由业力或思想去激发我们过去的种子,使令来生得果报了。假设是善业被激发出来,就成就天、人、阿修罗安乐的果报;如果是罪业的因缘被激发出来,那就是畜生、饿鬼、地狱痛苦的果报。

所以这个从业到果报,是三个程序,第一个形成种子,第二个临命终时,第三个显现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有一天,有学僧问慧日法安禅师: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四种陀罗尼有何含义

陀罗尼这句话,是翻个能遮、能持的意思。遮,就是灭除...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

如何预防「坐」出来的六种病

一、颈椎病 原因: 颈椎病的根源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

印光大师归心净土的因缘

身为苦本 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

【佛教词典】凡性

指凡夫之性。又称凡夫性、异生性。为法相宗二十四不相...

【佛教词典】右道性力派

梵名 Daksinācāra ?ākta。为印度教性力派之一支。系...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作个实验,我同意了。 问题一:...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