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占有的勘破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家人总是对家充满着执著,可以说,家就是执著的堡垒。正是由于对家的执著,远离家乡的人总是有份难以摆脱的牵挂。一旦回到家中,心才会安然。

为了摆脱对家的执著,便有出家这种生活方式。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及占有的勘破。出家人还有没有家呢?严格地说,出家人是没有家的。出家人不仅要出世俗家,更要出五蕴家、出烦恼家、出三界家,只有超越一切执著和牵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

在家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这就需要购买住房。为了居住舒适,还要进行装修,添置物品。进而是娶妻生子,建立庞大的交际圈。为了使之正常运转,就得努力赚钱。对来之不易的这一切,一旦拥有就会执著不舍,一旦失去则会痛苦不堪。

出家要超越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牵挂,自然不能像在家人那样生活。为了避免这种对家的执著,佛制比丘不能长年居住在固定地点。在戒律中,头陀行者不能在同一棵树下住三个晚上,而比丘也应每三个月更换住处。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对住处产生贪著,若长期居于一地,就会对此地产生眷恋。此外,对于长期居住者来说,会觉得东西多是方便。而对云游在外者来说,会觉得东西多是累赘。从这一点来看,处处无家处处家的云游生活,本身就能帮助修行人克服对拥有的执著。

佛陀在49年的教化中,足迹遍布各地,常随弟子达一千多人。他们追随佛陀,游行于各地,所到之处随缘弘法,把佛法种子洒遍各地。所以,佛弟子的云游,既是为了寻师访道,亲近善知识闻法,也是为了弘法度化众生,使正法传遍四方,代代相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

因梦出家--梦参长老的传奇故事

观梦自在,你相信梦吗?你会按照梦中的意境真实去做吗...

星云大师《固执的偏见》

一个人身体上有病,吃药打针也许就能痊愈。但是,思想...

传喜法师简介与出家因缘

传喜法师简介 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佛弟子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

成佛应具备哪些条件

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

济群法师: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问: 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济群法师答: 天堂和地...

如何面对欺骗的行为

问: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济群法师...

【佛教词典】邪行障

【邪行障】 p0672   成唯识论九卷十九页云:二、邪行...

【佛教词典】择时

(术语)修真言法,选其法相应之时日也。...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金刚护法

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

达照法师学佛常识释疑

一、问:人活在红尘,杂念太多。该如何做,才能入佛之...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