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善与恶

济群法师  2011/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我们的人格中,这两种力量同样存在。传统儒教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议,既有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又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之见,孰是孰非?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在我们生命中,善恶是同时存在的。学佛就是要开发生命中善的力量,使我们的起心动念和善法相应,使我们的慈悲念念增长。

《华严经》中有一著名偈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当年,白居易向鸟巢大师问法时,大师正是以此偈作答,可见其重要意义。佛法固然博大精深,但在具体行持中,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声闻乘强调以止息恶行来持戒,即“诸恶莫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持戒本身就是一种行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杀生,我们就不必担心受到他人伤害;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偷盗,我们就可以夜不闭户;如果每个人都能不邪淫,就少了许多情感纠纷和家庭悲剧;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妄语,我们就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每个人都不饮酒,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而菩萨乘更强调“众善奉行”,不仅要以持戒来止息恶行,还要积极行善。善事不论大小,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随分、随力、随时去做。只要众生有困苦,就积极主动地为人分忧解难。并且对所有众生都视如己出,无有分别。像观音菩萨那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求回报,不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如何理解「名山底下无善人」

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大家不要认为...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漫谈

我们要发忏悔心来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中...

善恶随行

佛陀有一次到拘利城教化,拘利城的城主善觉王是耶输陀...

法供养虽胜,仍不废财施,诸物若能观空不著,便属法供养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因诸佛皆尊重法的缘故。所谓诸佛从...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夫善恶感应,捷如影响,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故圣人不...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梁武帝对素食倡导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

今生最宝贵的

很多人不曾意识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为我们此...

济群法师:遭受欠钱不还、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计较

问: 对于欠钱不还、冤枉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该计较?...

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问: 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

【佛教词典】行事钞历代重为大训

资持记·释钞序:“伏自蕴结中天,五宗竞演。译传东夏...

【佛教词典】五部部主 五部法王

(杂语)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

都是过眼云烟

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极乐境界不是神话

众生的怀疑非常深,这种怀疑来自于我们思惟方式先天的...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良医病子的譬喻

良医病子的譬喻...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

背诵《华严经》口放光明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

大安法师:配偶邪淫有年,应怎么办

问: 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

古今聪明人一大可怜可悯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见,必至矜己傲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