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在浮躁时代中寻找调心之道

济群法师  2011/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我们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在这些没完没了的念头中,我们就像波涛上摇曳的孤舟,时而被冲向这里,时而被甩向那边,片刻不得安宁。

现在有个说法叫做“亚健康”,事实上,这正是多数人面临的现状,似乎还没有病倒,但潜在的问题很多,健康的隐患很多。值得关注的是,亚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交通和资讯的发达,已经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比以往有了极大拓展。但我们的内心并没有随着视野的开阔而开阔,正相反,它似乎有了更多的焦虑、恐惧、紧张,有了更深的忧郁、孤独、不安。

这些情绪就像不速之客,常常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造访,并且轻易地反客为主。于是乎,我们只能在情绪的攻击下束手就擒,毫无招架之力。想静,静不了,心乱如麻;想睡,睡不着,辗转反侧;想放,放不下,患得患失。可以说,很多人甚至已经失去了休息的能力。原因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面对各种情绪时无法自主,只能无奈地处在被选择中。

当焦虑袭来,我们无法化解;当孤独袭来,我们无处回避;当忧郁袭来,我们无力对抗。我们只有被动地承受着,又或者,投入另一个目标来转移焦虑、孤独带来的痛苦。我们常常把时间消磨在没完没了的工作和娱乐上,以为这样就能把痛苦远远地甩在身后,让它追不上。事实上,这种做法只能让心变得迟钝,变得麻木,变得对痛苦不那么敏锐,不那么在意,除此而外,什么也改变不了。当我们拼命工作或纵情娱乐时,痛苦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却从来不曾离开过。

所以,今天的人普遍活得很累。我们总是要不停地做着什么,玩着什么,总要把时间塞得满满的才觉得踏实,否则就会“闲得发慌”。是什么让我们如此不安?是什么让我们没有能力享受一份清闲?没有能力静静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相处?

寻找调心之道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来的,都是为这个“我”服务的。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能力主动选择念头,而是被念头所选择。

如果我们有能力选择,一定不愿意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彻底失控。当我们生气时,能让自己马上心平如水吗?当我们紧张时,能让自己立刻放下包袱吗?我们没有能力选择念头,也就没有能力选择行为,没有能力选择命运,这就使得人生陷入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对于这样一种生命状态,我们是否感到满意?我想,多数人所以来参加禅修,正是不满于这样的现状,不满于这样的被选择。

禅修,就是要帮助我们改变这样一种状态。这就需要看清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进而对它们进行管理,进行规范。发展其中的正向心理,制止其中的负面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禅修就是一门调心的技术。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就能让那些反客为主的念头各就各位,从它们手中夺回主权。其实,禅修并非佛教所特有,而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共法。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见,这就需要以佛陀教导的法为实修指南,为检验标准。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典籍,也有众多的修行法门。前者是理论,是见地;后者是实践,是禅修。所谓见地,就是通过学习佛法,了解心念的运作规律,了解心灵世界究竟有哪些内容,每种心理又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以及对此进行调整的方法和次第。所以佛法自古便有“心学”之称,是一门是帮助我们从了解内心到体证生命潜在觉性的学修体系。

黁曰:抱虚守静,不躁不怒,谦和不争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

修道先修德,修性先修命;

大道殊途同归,诚是理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好的命运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心安比赚钱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质的享受,因为一切物质...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降伏内心淫念欲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宾陀罗婆罗陀阇在婆磋国游化,住在首府拘...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济群法师:什么年龄段学佛好

问: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 济群法师答: 学习佛法,对...

节身与慎言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

济群法师:从麻木中苏醒

所谓出离,就是愿离娑婆。它的心行标准,是对轮回的盛...

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佛教有诸多误解。比...

【佛教词典】六情

(名数)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

【佛教词典】比丘废学毗尼世尊诃责

子题:佛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

寺院与钱财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

死缘的三类

按《瑜伽师地论》,死缘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寿尽死、福...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有什么好争的

世间万物万象,放得下,自然爽心怡神,万丈洪岩倚碧空...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开示一 一、欢迎学僧莅本山 诸位师父、各位同学、各位...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

千万不要向阿弥陀佛请假

我们在人世间的成就不是有多大的产业,名下有几栋房子...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

星云大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