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从源头根除烦恼

济群法师  2017/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从源头根除烦恼

如何才能解脱?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不好,时时纠缠于烦恼中,需要缓解,需要释放。那么,烦恼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从源头根除?这就需要知道,烦恼从何而来。

从表面看,烦恼似乎都是由某种外因引起的,但其根源就在于无明,在于我执。这个依托基础越坚固,烦恼生起的力量就越强大。一旦证得无我,烦恼就没有着落了。如果“我”不觉得被伤害,不觉得被欺骗,烦什么?恼什么?

心是烦恼生起的基础,但同时,心也具有解除烦恼的力量,那就是内心本具的觉性力量。禅宗说明心见性,所见正在于此。如果见到心的本质,面对各种念头和情绪时,才会拥有自主的能力。否则的话,时刻都会被它们带着跑,成为烦恼的受害者。

修行,关键是把握生命的自主权。解脱道的修行有五分法身,分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其中,核心内容就是空性慧,这是解脱的根本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见性?就像寻找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到人潮如织的地方去找,无疑是相当困难的。这就需要不断清理现场,到目标所剩无几时,才能作出有效判断。戒和定的修行,正是起到简化内心环境的效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烦恼的原因

佛经讲烦恼即菩提,又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有了...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路头若识得,生死当下休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 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舍命不一定解脱,可能还会随业受生

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

没有风险的投资

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问: 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 济群法师答: 我们每天...

【佛教词典】谛(satya)

Di   佛教教义。意谓真理或实在。主要有四谛、二谛、...

【佛教词典】过量尼师坛戒犯缘

亦名:过量坐具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缘成:...

若论幻身,则生同傀儡死作尘土

夫前之无始,后之无终。包太虚而无外,入微尘而无内。...

佛教徒应择正业而活命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个等级,但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种...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略论净土欣厌行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 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以戒为师

说起戒来,十分容易,拿着戒的放大镜去挑出他人的毛病...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如何放松身心念佛

问: 弟子经常将佛号提在心中,唯恐丢失;同时时常谨...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若教赴时机,易...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

神通不敌生死

昔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时,有梵志兄弟四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