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谁没有善根

2011/0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于是欢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于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门行化,他心想:‘虽然世尊不在,但听说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让我出家呢?’

当他见到尊者,满心欢喜地表明来意时,舍利弗也在默默观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尊者发现,这个人于此生乃至过去百千世中,都没有善根;再仔细推寻,这一劫乃至过去百千劫,竟然还是没有任何的善根福德……尊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你的因缘还未具足,先回去修修福报吧!’

如此的结果,并没有浇息老人出家求道的热忱,于是他又转而向其他比丘求助,希望能完成他的心愿。可是当比丘们听说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婉拒他时,便说:‘连舍利弗尊者都不度化你,肯定你有什么重大的过患,我们又怎能度你出家呢?你还是走吧!’

万念俱灰的老人,神情落寞地蹲在精舍门口,喃喃自语道:‘福慧具足的佛陀啊,为何我的罪业如此深重?任何种姓不问尊卑皆可出家,为何独我福薄,如此广大的佛门竟无我容身之地!这么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说了一首偈子:

‘犹如清净水,一切悉得饮,乃至旃陀罗,各皆得出家。如此佛法中,而不容受我,我是不调顺,当用是活为?’

此时,佛陀早已了然他的委屈,来到精舍门前,说了一首偈子:

‘一切种智身,大悲以为体,佛于三界中,觅诸受化子,犹如牛求犊,爱念无休息。’

泪眼朦胧之中,老人发现有一无比柔软的手,如轻抚爱子般地抚摩着他的头。眼前的身影,散发清净柔和的光芒,那正是众人爱敬的佛陀。佛陀慈悲地问道:‘你为何在这哭泣呢?’

‘我想要出家求道,但是比丘们皆不答应我的请求,说我因缘还未具足,所以我很难过。’

‘其实每个人的因果业力都极为微细,只有证得一切种智的圣者才能了解全貌。是谁说你没有出家的因缘呢?’

这个人一听,立刻说:‘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佛陀安慰老人说:‘你错怪舍利弗了,并不是他没有慈悲心、不肯度人,而是无量劫微细之事,纵使是舍利弗的智慧也无法穷尽啊!我也是经由累劫难行能行的修行实证,才能明了因果业力的微细奥妙。我所要寻找的就是像你这样信乐佛法之人,怎会让你过佛门而不入呢?’于是佛陀牵着老人的手走进精舍。

佛陀于众僧面前问舍利弗尊者:‘舍利弗,为何你不愿让这位老人家出家呢?’舍利弗回答:‘佛陀,弟子观察其宿世因缘,发现他实在没有一点点善根呀!’佛陀告诉舍利弗:‘千万不要有如此的想法,因为此人的善根因缘是非常微细的,就好比埋藏在瓦砾砂石中的金矿一样,必须藉由甚深禅定与智慧才能发现。’

于是,舍利弗尊者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祈请佛陀慈悲开示。佛陀告诉舍利弗:‘这位老人的善根因缘十分微细,就连证到 辟支佛果位的圣者都无法知晓。在久远劫前,有一个穷人到深山里捡柴,遇到老虎,惊慌恐怖之际,一声“南无佛!”脱口而出,这一声佛号便种下了未来解脱的种子。这个穷人就是今世的老人,因为善根种子成熟,所以他才有出家修行得解脱的因缘。’接着,佛陀说了一首偈子:

‘唯见此称佛,以是为微细,因是尽苦际,如是为善哉。至心归命佛,必得至解脱,得是相似果,更无有及者。’

于是,老人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并且接受佛陀的亲自教化,经过不断的精进用功,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卷十》

省思

经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当知三果不知四果事,辟支佛犹不知佛境界,所以要多肯定众生的佛性,不可妄自菲薄,疑自、疑法、疑师。当知今生得成人身、得遇佛法、会善知识,都是无比殊胜难得的因缘!若不是过去生有所耕耘,今生怎能坐享其成!所以应当把握当下,增长福德智慧,如此精勤不懈,道业必能有所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福增长者的出家因缘

佛陀住世时,王舍城中有位长者,名为福增,已年过百岁...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

【推荐】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法华经》开示面对事情的三个态度

《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

能知道前世并不重要

知道前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今生该怎么做。如...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感恩的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找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

鞋匠变国王

有位国王每天听取大臣们报告政务,处理各项国事,忙碌...

诵得此偈,能闭地狱门

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

【佛教词典】鸣钟

(杂语)佛寺之大钟以杵鸣之,故曰鸣钟。禅家有鸣钟佛...

【佛教词典】怀素(625—698)

怀素,是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俗姓范,祖籍南阳。父名...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

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

在《孔子家语》上也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鲁国的国...

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

下半场的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天有黑白,月有圆缺,就人的健康和体力精力而言,人生...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

心理素质是关键,而不是那把剑

过去有一部电影叫做《卧虎藏龙》,可能有些人看过,是...

圣严法师《话梦人生》

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赴京...

知道他心中的愿望,才能够应机说法

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