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下半场的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2016/05/05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下半场的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天有黑白,月有圆缺,就人的健康和体力精力而言,人生亦是如此。人生如果按百年计算,50岁以后的人生应该进入下半场了。

上半场我们几乎为学有所成,功成名就,成家立业,养家糊口而努力拼搏,用尽所有体力也要步步靠近自己的责任和梦想。但是到了半场,等青丝变白发,儿孙满堂时,发现自己的健康和体力却输给了岁月。身体不行了,精力不行了,人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上半生勉强得到的所谓功名利禄,费劲精力拼命想抓住的东西,最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权力、金钱和地位,根本就不等于幸福。心境的改变,身体的健康,才是更重要的。

当人生的上半场结束时,我们应该开始扪心自问:“我们都在忙碌什么?人生不过如此吗?”,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段“中场”时间,正是让我们身心苏醒的机会,50岁以后:饭应该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点一点的做。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应该疲于奔命。应该活得从容。

50以后应该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有时候甚至没有对错,你以为错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对的。而你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却很有可能正是别人想摆脱和抛弃的。我们所看重的那个(人或物…),对于别人,可以是珠宝,也可以是没有价值的瓦砾。

我们应该停下脚步,看清目标,善待自己。让人生的下半场更能获得意义,活出丰盛!下半场活的要从容、健康和幸福。

上半场我们玩的是加法,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我们就应该玩的是减法了,以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了。比健康、比从容,比内涵了。

上半场我们体力好,精力好,固然可以多做一些,努力一些,事在人为,迎接挑战,下半场就应该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听命,认命!

有幸福的下半场,关键不在于换工作,而在于改变我们的心态,放得下、减得掉,重新规划生活。减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心中不必装载很多,一汪清泉就可以了。下半场人生最需要做一些减法。

我们每个人,不管再忙再累,不管再辛苦再艰难,都要停下脚步,善待自己。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疲劳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

下半场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名利,淡了吧。纷争,算了吧。贪念,弃了吧。淡泊生活,净化心灵,你就会找到红了的樱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

善业一停止,恶业就要当头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那里有个木匠,他讲你们这站的笔直...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

【佛教词典】舍堕持犯方轨

子题:五长戒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一、双持犯)三...

【佛教词典】国土世间

三世间之一。又作器世间、住处世间。谓十法界众生各据...

【视频】世界遗产:五台山

世界遗产:五台山

【视频】妙境法师《是否在颠倒中念佛》

妙境法师《是否在颠倒中念佛》

【视频】慧律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5》中论(中观)

慧律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5》中论(中观)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