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2017/07/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涅槃”这样的词句,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达到“涅槃”?

答:您好!“往生”根据《佛光大辞典》的解释:所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往生一词,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一般分为极乐往生、十方往生、兜率天往生等;而愿意往生,即称愿生。

“涅槃”在《佛光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

佛教认为,生与死是同一件事。生死的事实是假相,众生随着业力,在生死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为实。表面上看起来,生命的诞生有种种的形相,种种的欢喜;生命的殒灭,有种种的伤感;但以悟者的心智观察,则一切皆为虚妄。死亡只不过如同旧屋残破剥落,搬了新家而已,身体好比房子,损坏了,换一个好身体,前往另一个去处,如是而已。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往生时还伴随着各种业力习气,不一定超越六道轮回,而涅槃已经证悟菩提,成就佛道,也就是达到佛教里四圣谛中的“灭谛”,也是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一种无我两空、不生不死、圆满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

佛陀告诉我们,惟有永断生死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才有办法免除生离死别的痛苦。怎么样才能永断生死苦恼,进入涅槃?佛陀说:惟有修行。

一个人若不修行,平时只做些功德,至多仅能获得人天果报,虽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当福报享尽,仍须堕落受苦,不能出离生死。唯有发出离心,厌离尘世的欲望,不为欲望所缚,再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弘法度众的工作,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

‘涅槃’是不生不死的意思,也就是了生脱死所证悟的世界。吾人流浪生死,相续暂居的家庭终非究竟,不若志在佛国赡养,或者在常寂光世界赡养,不生不死,免得轮回之苦,这才是究竟安乐的归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有我们一朵莲花吗

问: 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星云大师《福报哪里来》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

问: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呢。请一开示一下。 方...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东传震旦,主流乃是般若与净土两大法系并...

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在政治哲学上,如果想立功创业,就要注意 其安易持 这...

【佛教词典】羯磨罗

(植物)木名。译曰香花。翻梵语九曰:竭摩罗,应云犍...

【佛教词典】间色

中间色。缝制袈裟时要选用三种的坏色,即青之间色,黑...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念楞严咒半年都会背了,为何不产生效果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

人生就是要有个好心情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比如...

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呢

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

为何要学习印光法师文钞

一、是净土论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来我们一直在专学专修...

堪忍世界需放下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