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净界法师  2023/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不共相”跟“无受生种子相、有受生种子相等”。共相者,谓器世间种子。不共相者,谓各别内处种子。共相,即是无受生种子。不共相,即是有受生种子。“共相”就是由众生共同业力所变现出来的相貌。比如说这个“器世间”,就是我们所依止的山河大地、这依报的国土,这个都是由大众共同的业力所创造出来的,叫做“共相”。

那“不共相”呢?就是个人所专有的。比如说我们内处的种子,这个种子有外处跟内处:外处就是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种子;内处的种子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个五根的种子。不过这个五根的种子,主要是约着净色根来说,净色根。这个净色根,它是比较微细的,不是约浮尘根,就是只是你自己能够受用的,这叫内处的种子,内处的种子是个人的业力所变现的。

“共相,即是无受生种子”,这个山河大地是属于“无受生”的,它没有感受的功能。你对山河大地好,它也不感到快乐;你对它不好,它不感到痛苦:它没有感受的功能,所以这个共相是属于无受生的种子。但是不共相它是有受生的种子,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你适当的保养,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苦受、乐受的感受产生。也就是说,共相是由我们的共业所构成的,别相是由别业所构成。所以我们在探讨这个生命的缘起,一定要考虑所谓的业,这个业有共业跟别业的差别。

比如说,我们讲相逢就是有缘,大家能够同在一个寺庙住,表示我们曾经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处所,共同创造一个善业,而这个善业肯定跟三宝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大家会在这个地方共住。当然和尚尼一定是当初的领导者,她的业最强,所以她做方丈。就是说每一个人,你在这个寺庙能够住多久,他住多久,这个地方就是共业当中有别业。这个共业,大家能够共同去受用这个寺庙所有的资具,从这样的地方,我们能够吃、穿、住,能够得到稳定,把握时间开始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你为什么有这个福报住在这个地方呢?就是大家有这样的共业。但是每一个人在受用这个寺庙的时候,的确还是有所不同,这个地方的不同就是别业了,不共相。每一个人在共同发心的时候,每一个人发的心不同,他的付出不同,那当然有他各别受用的差别。其实每一件事都可以从共相跟别相来说,所以这个差别可以说是一个大判。

对治生时【唯不共相所对治灭。共相为他分别所持,但见清净。】这对治指的是我们内心戒、定、慧的圣道力量出现了,我们开始持戒,开始断恶、修善,乃至于观照生命的真相,观察我空、法空的真理。这个时候,他所对治的是个人这一部分的“不共相”,就是你的五蕴身心,会被你的圣道慢慢的转变,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你的心转变了,你的眼、耳、鼻、舌、意也会跟着转变。但是共相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你外在的山河大地是由众多众生的共业所共同执持的,所以这个地方不会因为你个人圣道的成就,而有所失坏;但是你看到这个山河大地,你自己这一部分,你是看到了“清净”而不染污的。

也就是说,假设有一个圣人是初地菩萨,他的大悲心来到三界跟我们一起受生,他虽然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也可能住在同一个寺庙;但是他看到的国土,就不是这样一个泥土的情况,他是看到七宝庄严的依报国土,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的共相,他虽然不能改变别人,但是他在自己这一部分是“但见清净”的,因为他的业是清净的,所以他显现出来的果报是清净。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能够改变的是自己这一部分的不共相跟自己的共相,那别人的共相我们不能改变。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瑜伽师,于一物中,种种胜解,种种所见,皆得成立。】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说他内心清净,他就能够心净国土净呢?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假设有一个瑜伽师,这个人是修止观有所成就的瑜伽师,他在止观当中针对某“一”个法,内心生起种种的胜解,依止不同的观想,在观想当中,他在外境上“皆得成立”。观想这个大地是黄金,他就能够感受到黄金所显现的假名、假相、假用。他也可以改变一下,诶,这个大地是七宝,就变成七宝。就是说他的内心当中,依止他止观的胜解,能够随心所现,他有这种所谓的定自在所生色,他自己能够改变他自己的共相,还有他外在依报的这一部分因缘。

这个地方的随心所现,在唯识学上说:定自在所生色有二种差别:一个是八地之前的菩萨,八地之前菩萨的定自在所生色,只能够自受用;但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他能够他受用。比如说: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禅定当中,他能够生起种种的胜解,皆得成立。也就是说,我们生寻声救苦,你的这一念心跟圣号一接触的时候,产生加持力。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在这个禅定三昧当中,他能够依止他的胜解力来加持。这个八地菩萨的功德,他能够生起他受用;但是虽然他受用,你自己也要跟他感应道交,如果你不能够去忆念他的圣号,这样的感应就不能建立了。所以说“瑜伽师”在禅定当中,能够依止“种种的胜解”,能够转变很多很多的环境,但是这个只是他自己能够受用;那八地菩萨能够他受用。

看偈颂说生死凡夫可能有因缘坐车、坐船,发生了灾难,这个时候,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难断难遍知,应知名共结,瑜伽者心异,由外相大故。】有情众生的共相是很难断的,在果报上很难断的,因为这个是众生的共业,就算佛陀成佛了,佛陀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他还是不能改变这个众生的世界,佛陀那么厉害,也不可能使令三恶道消失,不可能!为什么呢?这个是“难断难遍知”,这个很难了解,而且很难去断除的。为什么呢?“应知名共结”,因为这是无量无边有情众生共同的烦恼跟业力所创造的,这不是单方面的。虽然身为一个有止观功德的“瑜伽者”,他内心能够依止自己的观想不同,而显现不同的环境,但是外在的共相,毕竟是太广大,而难以了知、难以改变,所以我们没办法去改变这个外在的共相,只能够改变自己这一部分的不共相。

【净者虽不灭,而于中见净,又清净佛土,由佛见清净。】虽然一个内心清净者,他不能够改变这个共业所成的共相,但是他自己见到的是一个清净的国土,这第一个情况;第二个,假设这个国土是佛的清净国土,是佛的本愿力所变现的,不是众生的共业所感的,这样子“由佛见(念成现)”,由佛的清净心所显现的,那是究竟清净的。比如说西方净土,这就不是众生的共相,那是佛陀大悲愿力的不共相所变现出来的,我们依止忆念弥陀的功德而感应道交,这样子就是究竟无漏的国土。“净者虽不灭,而于中见净”,是约秽土来说;“又清净佛土,由佛见清净”,是约净土来说,有这个差别。

说“瑜伽师”能够针对某一件事情,而生起不同的观想,而这个观想,都能够种种的成就。所以从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法是“唯识”所现。大乘佛法不共小乘的地方当然很多,但从空观的角度,小乘只建立我空,而大乘是建立我空跟法空。大乘佛法的法空是怎么建立的呢?就是万法唯识,一切法唯识,所以法没有自性。

比如说:它是个水,你说这个水的法是有自性吗?假设有自性,为什么人见到是水,饿鬼道见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呢?所以这个水是没有自性的。大乘佛法的法空观,是建立在万法唯识的道理上。我们了解到依报的国土跟正报的身心,有种种的凡圣差别,我们都应该以共相跟不共相的思想来观察,这样子才能够建立的,这是有共业、别业,各式各样。这共业、别业当中,我们跟圣人之间的共享,就是圣人的功德也可以跟我们共享,他有他受用的功德;但是这个时候你必须忆念他的圣号,才能够跟他共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萨都能保护

我现在已经九十六了,我深刻体会到我的灾难重重,但是...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弥陀的名号能治病靠的是什么

阿弥陀佛名号确实是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万病总治:...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

【佛教词典】药师十二神将

(如来)以药师如来神力守护行者之十二大将也:一,宫...

【佛教词典】损害不善

【损害不善】 p1252 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损害不善?谓...

谛闲法师法语集

在宁波天童寺讲法华经上堂法语 (师拈拄杖云。)光照东...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

拯饥救溺福绵长,骄横欺人遭恶报

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福祸无...

日常所有的障碍,都当做临终模拟考

我觉得,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

问: 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

千辛万苦求佛偈

从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时候世上已...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

第1讲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是《彻悟禅师语录》,彻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