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是什么

济群法师  2012/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是否可以从超越于门派的高度,也可以说是基于各门派的共性,概括地说明一下佛教到底是什么?

济群法师答:如何来定义佛教?我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真理的指南,是完善的道德,是解脱的途径。

说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因为佛法能使我们如实认识世界,解决人生的各种困惑,而唯有智慧能使我们摆脱无明和蒙昧的状态,使人生趋向光明。

说佛法是真理的指南,是因为通过经教的学习,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修学佛法,非常重视正见和如实见,无明使人类无始以来沉溺在生死流转中,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改变对生命的错误认识,而闻思经教、树立正见就是使我们通达真理的基础。修行中的见道位,便是体证宇宙人生真相的过程。

说佛法是完善的道德,是因为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趋向解脱,而这个目标的到达是要以善行为基础。佛教所说的善行不同于神教的以神为本,也不像唯物主义者那样,仅仅是基于社会安定的需要。佛教的道德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依因缘因果的规律建立德行。

说佛法是解脱的途径,是因为佛法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人生有种种困惑、烦恼和痛苦,所以才需要修学佛法,才需要通过对佛法的实践来获得究竟解脱。

试图解决人生的痛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寻求更幸福的生活。但这些努力只能使外在的世界得到改变,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而其他宗教,则是通过对神的祈祷获得救度,通过对神的信仰最终获得幸福。和一般宗教不同,佛教认为人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对人生的困惑,在于我们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在于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癡烦恼。因而,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解决方式上,佛教的着重点是自力,虽然也有他力的成分,但他力也是建立在自力的基础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有什么快捷方式

问: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 慧...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在家持戒困难,如何解决

问: 在家人普遍感觉持戒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济...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

经常面对灾难事件而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120的护士,经常面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而...

大安法师: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

问: 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问: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

济群法师《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

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我们现有的生命体是五蕴和合而成,也是无明制造的一个...

寻找心的本来

学习任何一部经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 很多...

济群法师:拥有后内心还是空虚要怎么办

问: 一无所有时曾苦苦追求,可拥有后还是空虚,该怎...

【佛教词典】一句子

子为助词。一句,原意指一言。又作向上底那一句。乃表...

【佛教词典】有见

【有见】 p0536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

供佛的不思议果报

佛陀时代,有修习外道法门的五位兄弟,生活贫苦,因此...

发愿

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

修行不能离开善知识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

生活中要有一点禅意,才会幽默,才会开朗。禅,不是佛...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问: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 你就记得,佛...

能认识到妄想,这就是修道的收获

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