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修养

2013/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大事难事看担当

人的行为是事。事在人为,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事也会造就什么样的人。事有大小难易,人有巧拙、贤愚。

一般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大”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他们总想着,天塌下来有高汉顶着,所以从来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但是,若人人都来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当重任了吗?

所以, 逢着那些大事或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如果他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二、逆境顺境看襟度

看一个人的胸襟和气魄,要把他放在一种关系里。

人事关系无非是顺和逆,人们往往适宜于在顺境中生存,因为这样只需要一种技术就可以了;

但在逆境中却完全不同了,不仅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一个人的胆识、意志、毅力、胸襟等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磨练和考验。

一个有胸襟气度的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是不会怨天尤人,他能够接受顺境,也能够接受逆境。因为在他的眼里,世间的事情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他会把逆境和顺境都当成是生活必须走过的路,从而会付出同样的努力。要度过逆境的办法只有一条,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当然它的前提是有一种大无畏的胸襟和气度。

三、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类的感情中最可怕的就是喜和怒,这两种感情最容易使人的心理动摇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作为领兵大将的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泰山崩塌面不变色,面对麋鹿出现在旁边而不眨眼,然后才可以左右局势,战胜敌人。

这里要求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不为眼前利益所打动。一旦有佞臣谄媚,皇帝龙颜大喜,便会赐以重赏,甚至是半壁江山;忠臣犯颜直谏,真言逆于龙耳,龙颜大怒,便要杀头,干下许多蠢事。刘备一怒而伐吴,坑害了蜀中将士;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招来千秋骂名。大人物不敢轻易喜怒,小人物又岂敢轻易喜怒呢!

喜要能不得意忘形,心中要有数,不至于昏了头脑,做了过头的事情;

怒要能够明白后果,怒得有威有严,不至于招来是非恶果。

所以,有涵养的人对于事理十分通达,往往不容易为喜怒所转动,一是真正可以使其喜怒的事不多,一是喜怒之时情绪不稳会造成判断错误。 那么,为了不至于造成悔恨,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涵养,以便在喜怒之际而能够无动于衷。

四、群行群止看识见

一般人都是随大流,容易随着别人的路子走,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与大家一样去做事,不管事对不对,也不分析和判断。这样的人,也与大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凡人一个,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人在一起的时候,看这个人的谈吐举止,就可以知道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举止,正表露出一个人的识见,而识见,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对人世间的是与非、黑与白、善与恶、美与丑、香与臭、恩与仇、好与坏、长与远等看的清楚的人,这叫识见。有的人识见长远,有的人目光短浅,有的人智慧诙谐,有的人愚不可及,有的人目光如炬,有的人鼠目寸光,有的人分不清楚好人与坏蛋,这些识见的法理,是一通百通、融会贯通的,心窍即开,就一切都明白了。

真正有识见的人,把这些都看的很清楚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独到的准则,决不会盲目追随他人。人要有真正的见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找到幸福的开关

一直到现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总会多注视...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不被打翻的唯一方法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目录 : 序言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富贵人生的八个特征

人人皆求富贵,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网络上有句流传甚...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

人生只是过客

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

十劝世人

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佛教词典】烦恼障粗重

【烦恼障粗重】 p1193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烦恼障粗重...

【佛教词典】牛头马头

地狱之狱卒。指牛头人身与马头人身之鬼。然亦有说为地...

佛学常见辞汇(九画)

【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

印光大师在报国寺闭关的故事

面对佛教衰微、人伦败坏,天灾人祸频繁,人民水深火热...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装死的野狐狸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法布施的功德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