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智圆法师  2017/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是一切世间的无上福田,因此决定了他们具有广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贵,世间一切众生皆应恭敬。

出家人无论男女老幼、智愚贤劣、持犯净秽,因为是佛陀的种姓,显现三世诸佛的清净解脱幢相,身披无上解脱福田衣,手持应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众之中再再告诫,必须恭敬出家人。

出家人纵然破戒毁禁,邪命恶行,违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从未开许一切世间之人包括转轮圣王可以打骂毁谤他们。若打骂毁谤则违背三世诸佛的教言,与三世诸佛如同敌对,无疑造下无量罪业,后世三恶趣之报在所难逃。若具菩萨戒者打骂毁谤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还俗,则破菩萨根本重戒。

经中记载,纵然是恶心猛厉的罗刹夜叉、狂醉大象,见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仅不损恼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时代,一些恶劣、愚痴、傲慢的国王、宰官、居士、长者等连罗刹畜牲也不如,损恼摧残出家人。

如此造下弥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宝、护卫国土的天龙药叉等,对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会肢体残废断缺,长时间中结舌不语,感受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命终之后决定堕于无间大地狱之中。

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血啖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于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疑傲慢断灭善根。

于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以大乘佛法而言,连对草木瓦砾等无情都不能起嗔心,何况轻毁修离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发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胜百千万亿的在家人。犹如金制的容器虽然破漏,但却远胜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样。

佛金口亲宣,他的出家弟子纵然毁禁破戒也仍然超胜一切世间外道。出家人纵然破戒,由于身着如来袈裟,又与清净梵行者同住,且经常闻思三学圣教,所以很容易发起惭愧而忏悔罪业改往修来。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于地,但会马上起来,在家人却并非如此。

《赞僧功德经》云:“纵使欲火炽烧心,玷污尸罗清净戒,不久速能自忏除,还入如来圣众位。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比丘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比丘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

经中还说出家纵然堕地狱也如拍球入水,刚下即起,而在家人却如石沉水,极难升起。

因此奉劝有缘者,千万不可毁谤如来教下的僧宝众,如对自己的恶心恶行不加以遏制,当来业报成熟时可能连如来都会毁谤。由此谤僧、毁僧、恼害僧人的身口意恶业,当于万万劫中沉沦于三恶道而难有出期。

如果由于往昔无知而曾恼害、毁谤过僧人,现在应当生大恐怖,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发愿尽未来际永不复造。

《赞僧功德经》云:“是故殷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沉沦无休息。”又云:“常能防护己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时至末法的当今,出家众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刹那功德有体相的话,尽大地也无法容纳。没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当今的影像佛法也难以维持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萨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作为白衣还是要平等地恭敬护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动辄讥毁污谤。当然在依止时可择其善者而随学。如果见到出家人犯戒行恶破威仪,即刻应当观清净心,切勿讥谤、传布恶行。对于在家人,出家人犹如长辈,所以他们纵然有过错也应观为清净,委屈将护,婉转善巧地规劝护持,纵然无力帮助他,也绝对不能揭露宣扬其过错。

《赞僧功德经》云:“纵见沙门犯戒时,当宽其意勿嫌毁,如入芳丛采妙花,不应摘选枯枝叶,广大清净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纵有犯威仪,白衣不应生毁谤,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应可一种敬良田,不应选择生分别。是以世尊制诸人,不听毁谤沙门众,唯当尊重生敬心,同此受胜诸天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五种邪命值得我们去认真反省

佛教在说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过程中,相对应地说了五种...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

没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谈了生死都是空话

近几十年,建了好多大庙。建庙的宗旨是什么?有的是为...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

世间五德,难能可贵

具足万德,不可思议。世间五德,以是难能可贵,何况万...

邪淫的危害及戒除方法

1、害人天伦: 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

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

【佛教词典】盖格尔

(Geiger, Wilhelm; 1856~1943)为德国印度学学者,巴...

【佛教词典】观行五品位

即天台宗所立圆教菩萨六行位(六即)中之“观行即”。...

治好丫环的乌龟

别忘了在煮之前把乌龟擦干净,程家的人出门办事前说,...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我祈请佛力加持,可为何总碰到不如意事

问: 我每天都念佛回向给我妻子,祈请佛力加持工作顺利...

在家菩萨戒的戒条

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亦称在家菩萨戒,凡受菩萨戒,须...

圣一老和尚《地藏经略说》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识: 今日地藏经法...

佛为何说「富贵学道难」

问: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其中之一是富贵学...

【推荐】地藏菩萨四个大愿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 第一大愿: 第一大愿,...

个子矮小的男子女人应改掉轻慢人的毛病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云:为人因何短小?以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