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惟贤法师  2013/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一、信

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是多数,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是少数,约占百分之十。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于专业,这种专业比较单纯 化,没有一切累赘,所以僧众是住持正法,居士是护持正法。作为僧众应该住持正法;居士作为广大的群众具有各种能力,很多事情僧众不能做,居士可以做,所以 居士作为护法是很恰当,而且很实际,很有力量。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作为护法,来护持正法。正法是人天眼目,你们护持正法,也就是使众生的法身慧命得到保 护,这个功德是很大的。那么作为这一群力量,比较特殊,是在家修行者。

从信仰方面来讲,信仰三宝、信仰因果、信仰业报,有因必有果,有功就有德,要坚定这个信仰。这个信是正信,不是迷信,也不是邪信,而是智慧的信 仰、理智的信仰。这样的话,太虚大师讲过,梁启超讲过,欧洲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讲过,所以首先要确立这个观点,建立这个信仰,养成正信,巩固正信。

二、解

从解上来讲,有信必须要有解,从解之中了解基本教理,从而就能够认识到为什么要信,认识到为什么要学,巩固正信,这是解的重要。

我以《维摩诘经》来讲,对于处在家庭来说,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维摩诘经》上讲:

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虽处居家,不著三界”,虽然住在家里面,但是在内心来讲,不要有所贪恋,要认识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是并不安乐的,三界如是,家也如是,所以不著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有妻子有儿女,但是要晓得,与家人的聚合都是缘分,缘聚则合,缘尽则散。内心要保持清净,要依照佛法修清净之行,梵行 就是清净之行,也就是说不要留恋,不要沾染,要看得清楚。一切都是因缘会合,因缘是有生有灭,有聚有散,要有个正确的观察,这是《维摩诘经》里讲的。

《维摩诘经》中就讲到对于出家的四种鉴别:第一种身出家心也出家;第二种身在家而心出家,等于说我身在尘世、心在山林,那心胸就很清高,很淡 泊;第三种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第四种就是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这是一般人。所以说出家有出世俗家、出烦恼家、出三界家,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应该是出烦恼 家、出三界家。出世俗家只能说是形式上离开家庭,穿了一件僧衣,但实际上他心里面没有修养、贪恋红尘,那么就等于没出家。因此,作为在家居士,你只要心里 边清净淡泊,看问题清楚明白,有个正确的人生观,也就等于出家。

另外《华严经·净行品》里智首菩萨向文殊菩萨提问,他提问的内容有十一个总类,每一个内容里面又有十种问题,实际上是一百一十个问题。这个提问 主要就是说,做人怎样才殊胜?怎样才有功德?从这些方面来问的。文殊菩萨就进行了一百四十一个解答,其中就包括从在家到出家、日常生活的语言和行动,从大 到小,从粗到细微。禅宗讲,生活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现实就是道。文殊菩萨的解答就体现了这个真义。

对于智首菩萨的提问,文殊菩萨有一句总的解答:“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你学佛走正道,你要想获得一切功德,就看你的心,要善用其心。 这个善字很重要,等于儒家讲的要正心诚意。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致、诚、正,是一种修养功夫,不管儒家、道家、佛 家都是共同的,不过浅深不同、宽窄不同而已。

文殊菩萨在这里说要善用其心,为什么众生有烦恼痛苦?世界上有争斗?这是什么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善用其心,不能善用其心就恰恰能招来烦恼痛 苦,一定要找出这个原因。文殊菩萨在解答里讲,不管你出家在家,你的行住坐卧、言语说话、动作走路,存心要善,要一切想到别人,想到一切众生,说的每一句 话都是当愿众生如何,只想到众生,不是说愿我怎么样,这就是无我精神了。

一百四十一个“当愿”中,开头几首是关于家庭的。

(一)第一首: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你处在家,就要善对家庭,要认识到家的组合都是缘,有善缘有恶缘,顺心一点就是善缘,不顺心的就是恶缘,都是因缘组合,有聚有散,有分有离,都是性空的,这个要搞清楚,那么这样子就不会受逼迫,不会走投无路。

唐代有个庞道玄,他的女儿庞灵照,父女俩相当有道行。他女儿每天就以编篾活(篾活:指四川的竹器)来维持两个人的生活,而庞道玄有文采,不愿意当官,喜欢过清闲生活。他写有几首偈子,其中有几句:

日在空中行 夜在空中卧 空空空吟诗 诗空空相合 莫谓多言空 空是诸佛座

你们想想这个道理,一切都是观诸法性空,佛的境界就是空性,《华严经》上讲:

若人欲识佛境界 当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 令心所向皆无碍

心如虚空,其量无边,可以包容森罗万象。这个境界就大啊,在虚空是无挂无碍的。这个庞道玄父女,就是那么的高尚。

“莫谓多言空,空是诸佛座”,你不要说我什么都在讲空,你们要晓得空是如来的宝座,若能够证悟空性,与空性相契和,就登如来的宝座,能够了解空意就见了法身如来。《华严经》的法界观,就包括一切事物及一切事物的性与相,性就是本体,相就是现象,都包括在法界里面。

你能够观空,就能够见一切如来境界、如来净土,层层无尽。你能够观缘生法、观有,就可以晓得一切器世间、众生世间的“一、多、大、小”,从微尘 到整个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其中的佛,能够了空就是理性佛,处处都可以见到,有十种: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本 性佛、随乐佛,这个境界大得很。所以对“空”字要有个正确的解释,不是“什么都没得了”,而是真空显妙有。了解空就能够证得无我,了解无我就可以与诸法平 等,境界就广大了。

(二)第二首: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

把父母当成佛想,一切众生在孝养父母时,要把父母当成佛想。这样子的话,你家中有佛,你要恭敬供养,这是彻底的大孝,希望众生都如是,那就可以普度众生,报众生恩。

(三)第三首:

妻子聚会 当愿众生 怨亲平等 永离贪著

妻子儿女聚会,其中有怨有亲,怨亲之中你不要有分别执著,亲固然可贵,怨你也要容忍,这就是缘嘛。佛法讲怨亲平等,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结怨,结了怨啊世世生生都解不了,那才不得了。怨亲平等,化冤为亲,这样子就免得贪著,从中受痛苦,受缠绕。

(四)第四首: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稳

你在五欲境界“财色名食睡”之中,就要正确面对这个境界。众生就是留恋于五欲,于五欲之中贪恋不舍就造业受苦。你看现在这个社会,歌舞厅、娱乐 厅、卡拉OK厅等很多,吃的、穿的、听的无不是欲,使人贪恋,但是作为学佛的在家菩萨、居家的居士,你就必须要正确对待。就像那个莲花一样,生在污泥之 中,保持微妙香洁的品质,不为污泥所染。要有真正的菩萨行,才可以超脱。我如是,希望众生都如是。

“拔除欲箭,究竟安稳”,欲就等于箭一样,箭一射出来到身上,就要致命,丧失法身慧命,就使你不得解脱。能够看清楚欲箭而不沾染,就可以究竟安稳,永远的、彻底的得到安乐稳定,这才是真正的安乐稳定。

这四首诗都是说明在家居士应该建立正确的观点和行动,我们学佛后就必须以正法来解决与家庭和工作的问题,平心静气地平等对待一切,才处得好各种关系。只有这样,在家庭中才能够使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单位里才能与职工、群众和睦相处。

三、行

最重要的就是以因果思想,明因识果,修五戒十善之行,结合五戒十善发菩提心,以四无量心,修四摄之行。般若宗的第一代祖师龙树菩萨在《菩提资粮 论》里提出菩萨四种真实行,哪四种呢?(1)知性空而求业报;(2)知无我而生慈悲;(3)乐涅槃而行生死;(4)广布施而不求报。

第一,知性空而求业报。菩萨四真实行是很重要的,修学菩萨行要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要相信空的道理,但是不要否定因果业报的道理。由真空而妙有, 由妙有而真空,这是辩证的统一,不能说“空”是什么都没得了,业报都没得了,那是错误的。因此,在因果方面,我们就不能违背,处处要从因上着想,有好因必 有好果。

第二,知无我而生慈悲。能够达到了解空的道理,就可以证无我的道理。无我就能达到身心广大、境界广大,视众生平等,他中有我,我中有他,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平等平等的,相资相助。那么众生在苦痛中,我们就要有慈悲心去救拔,要修四无量心,不能只顾我不顾众生。所以知无我而生慈悲,一方面无我, 另一方面要生慈悲。

第三,乐涅槃而行生死。这也是菩萨行,我作为菩萨,希望清净解脱,涅槃就是清净解脱的境界,但是乐住于涅槃、耽住于涅槃,那是小乘思想,大乘菩 萨他就不乐住涅槃。在生死之中度脱众生,这是一种无住涅槃。什么叫无住?由于大智慧不染生死、大悲心不住涅槃,这是莲花精神。度众生成佛,求菩提,证菩 提,就在生死中求证,不是在生死之外,另外找个菩提、找个涅槃,这种莲花精神是最现实的,不能忽略这个现实。

第四,广布施而不求报。在行动上要修六度行,六度以布施为首,修财施、法施、无畏施。虽然行布施啊,但是不要执著,能施、所施、施果三轮体空, 不求报,这是真正的布施。《金刚经》上讲:“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施。”行布施你不要执著布施,有执著就不是真布施,没有执著,三轮体空才是真正的布 施。

四、证

证就是果了,有了上面的解和行,能得到什么果呢?身心得到受用,心胸就广大、安静,智慧高,看得远,自己的身心就可以得到解脱,与平常人不同, 犹如脱胎换骨。进入因位菩萨境界以后,就与果位菩提相应。彻悟禅师讲:“以佛果地之觉彻我因地之心,以我因地之心证佛果地之觉,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念 佛都是种这个因,念一声佛号,这个佛就是果觉的佛,我们念就是因位的念,果觉的佛与因位的佛心相应,因果相应,就可以走入佛位,走入成佛的因位。因该果 海,果彻因源,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就佛教修行次第的“信解行证”,简单讲了一下,希望大家听到以后得到法喜,开启智慧,能很好地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悟到法性,证得涅槃,得到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前世今生夫妻缘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自己有时会想不通,为...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居士的正淫范围及其意义

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谓除产门所有余分,马鸣阿阇...

胜鬘夫人的故事

胜鬘夫人,出自佛教经典《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亲人之间不欠四种账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是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制定的,...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

信念的强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

【佛教词典】般若时

佛说般若经的时期,为天台所立五时之一。...

【佛教词典】共依

(术语)为二识以上共通之所依者。五识之四依中,除同...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

社会困乱之时,正是布施的好时机

印祖第三天开示,重要内容讲得差不多时,就谈了一下当...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生活中的最佳食物

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你的饮食习惯,天平的...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

生活的环境 中国人说怎样做事会顺利,一命、二运、三风...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能从谦下做起,就很容易进步

谦让是一种美德。儒家讲: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