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念不被骄诳染

圣一老和尚  2013/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功,所以六祖坛经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我们的心地含一切善种,慈悲喜舍戒定慧六波罗蜜都具足,虽然如是,若不闻佛法便不会萌芽,所谓普雨者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历代祖师说的法,都是落雨一样,我们闻到佛法,戒定慧慈悲喜舍六波罗蜜的种子就萌芽,善根成熟,就会开悟,开悟称为顿悟,不是慢慢地悟,一刹那间即悟,一悟一切悟,顿悟者一切都悟,即心就是佛,自己是佛,一切人都是佛,山河大地都是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故谓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然则用功应如何下手呢?六祖菩萨很慈悲,在坛经内讲得很清楚: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骄诳染,这个心便清净,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这个心便清净,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忌染,这个心便清净。所以我们不可以离开这个心用功,这便是心地法门。在心地中必定有前念,前念不可以被烦恼染,前念灭去,便有今念,今念不可以被烦恼染污,今念灭去后念又来,后念亦不可以被烦恼染污,念念心要看得清楚,念念心要离开尘劳烦恼,念念心便清净,这便是过念关 。

一念是一个关,善亦一个关,恶亦一个关,凡亦关,圣亦关,念念都是关,假如一念恶打不破便不能跳过恶道关,一念善看不通,不能登天堂,过关即登天堂,所以念念要过关,一念放不下便不能过关,一念打不破,一念不能空,亦不能过关,念念过关,念念不被骄诳嫉忌染,那么这个心便清净,故古人云:“静坐一炉香,一卷金刚经,兀然忘然。”心地内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心地清净,离了四相便名诸佛,所以修行用功不可离心地:在心地内用功,魔王奈你不可,别人不能打岔你,如果用功不在心地内,便怨被人打岔,若在自己心地内用功,谁人能打你的岔,是你自己的心地嘛,故六祖菩萨很慈悲,最后用一首偈告诫我们:“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你看,他老人家临入涅槃时说了这首偈,如如不动称为兀兀,好像须弥山便是兀兀,须弥山四宝所成,何用再修善呢?心若兀兀便是善,不必再去修善。腾腾者,正气也,正气必定上升,正气不会横流,人欲则横流,故腾腾者即正气,如饭熟,饭气上升便是腾腾,正念现前,一正百邪灭,那里还有恶,百万四千尘劳烦恼都不会起,故所以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寂寂者,空也,六祖时常教人内以空离空,外以相离相,若以相离相,六尘清净,以空离空不著空,六根便清净,外离六尘,六尘不染污,内六根空,六根空即六根清净,六尘空则六尘清净,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你的无量光便现出来,故六祖要我们外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一定要空,内空六根,不要执著我有眼,有耳鼻舌身意等,时常记着心经内说的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 。

六根一空六尘空,六尘空六根亦空,六根六尘同时空,不分先后,六根与六尘顿时空,根尘一空,灵光便独耀,自己的心光、佛光、无量光便会现出来,这便是寂寂断见闻。一切法空了,不与万法为侣,在禅宗来说,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就是荡荡心无著,在教下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荡荡心无著,此心一切不住,一切不住便住自己的本位,眼耳鼻舌身意亦住自己的本位,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住自己的本位,虚空住自己的本位,山河大地住山河大地的本位,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便是无住真心,荡荡心无著。

六祖坛经讲的是心地法门,我们学禅宗一定要从心地上用功,心地只有你自己无别人,别人不能进入你的心地,一切魔王也不能到你的心地,你的心地是光明心地,魔王一来便被烧掉,最要紧就是惺惺寂寂,在自己心地内用功,念佛要在自己心地上念佛,布施要在自己心地上布施,诵经要在自己心地上诵经,参禅要在自己心地上参禅,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尘劳染,念念清净,故修行一定要过关,过一念的关,过到最后一关呢,便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五个关),度一切苦厄,所以心地法门是禅宗的特别法门,又称为正法眼藏。各位来这里坐禅,虽然七日时间很短,但是一粒灵丹,转凡成圣,大家种下菩提种子,在心地内用功,在心地内成佛,在心地内度众生,除了心地法门,更无有一法门可以令我们转凡入圣。各位,时间无多,前途无量,要自己努力,恭祝各位解七以后,都不离开这个心地,时常观照自己的心地,念念清净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恒真净土变现净土

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叫恒真净土。也就是释...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

禅修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

证悟到什么程度才能了生死

下面我就说说解悟与证悟和了生死的关系。解悟不能了生...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你造罪时心安理得吗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也不避艰辛地插秧,为了...

奥运冠军卡尔刘易斯:最好的成绩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

前奥运金牌数个人榜首的另一位奥运会9枚金牌得主,严...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

【佛教词典】普度

(一)谓广行剃度。宋史孔承恭传载:“请于征战地修寺,...

【佛教词典】五备

指僧侣必备之五种条件。即:福、戒、博闻、辩才、深智...

须得无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众生

疏文 又喻二人救溺,直入水救,彼此俱溺。有方便者,往...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四事之教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

啰嗦唠叨对孩子成长有没有影响呢

问: 师父,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关心孩子,平时...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我相信...我不相信...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