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妙光法师  2014/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切唯心造。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须知此三字中,每一个字都有他的过程与差别。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所以首先就要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障所障蔽,从来对于佛法,是不信的。以后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侥幸试试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己生信,何又生疑?所以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持。此乃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于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勤修三学,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还是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信师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着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自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己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勇猛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 “真如”是如如不动,清静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曰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丝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 “信心清静,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照上述“信”字过程看来,分析似乎嫌多。其实非将此等差别,分析清楚,不能发生真信。如何能真?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紧最直接的工夫。然去妄又谈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从语言上下手。 “信”字从人从言,即示人以下手方法。大家必以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实之信,与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须知佛法不离世法,言从心生,人以信立。

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佛要比丘自陈过失,即征信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信”字基础。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老商店,他们的货物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历久不衰。别家的货比较便宜,人反不相信。为何?因为一则是真一言堂,货真价实;一则喊价齐天,还价讨价,有欺妄故。即此一点,已可证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见信字的好处。世法上说: “民无信不立。”佛法上说: “信为功德母。”足见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希望大家时时审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开河,轻诺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如何能谈得上学佛?

复次, “愿”字。凡作一事,必先有愿,无愿绝对不成,所以名曰愿力。因要有一种希望,才能发生一种力量:有力量,才能向前推进。故信心已具,即当立愿。但愿有小愿、空愿、大愿之分。

何为小愿?初学佛者,多半只求自利,其愿力小。小愿略说三种:一者,求现世荣乐,即求名利福寿,乃至妻财子禄等;二者,求来世福报,即求来世生人生天,得大富贵,享受快乐;三者,为求自了,着于涅盘。殊不知名利恭敬,妻财子禄,皆我们往劫有漏善因所致,本不待求。即求得矣,而人生如梦,转眼皆空。生人生天,富贵快乐,总在轮回之中,难逃生老病死之苦。故六祖曰: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凡此皆是小愿。而妄求涅盘者,只图自了,不知如来应世,为的是救世渡生。只知自了,而不知利他,是执顽空,亦是小愿。

何为空愿?空愿如空头支票,不能兑现。即学佛人虽具信心,而业识之障蔽仍深。偶尔激于情感,一时兴奋,轻立誓愿,心口仍不相应。一愿出口,转身便忘。或但逞口说,借博虚名。如此立愿,不但易堕妄语,且增违背誓愿之大罪。何为真愿?即真实不虚之愿。无论愿之大小,均出至诚,详加审思。愿心一发,存心动念,不敢随便。任凭情况如何,始终如一,绝不违背。譬如发愿对同参互相敬爱,便隐恶扬善,遇事恒顺。发愿不动嗔恨,便事事和蔼,烦恼不生,渐渐做到冤亲平等。但其愿真而不大,虽有受用,仍非究竟。

何为大愿?学佛到了因缘成熟,得遇善知识,彻底明了佛法真义,深知佛恩难报,发至诚不二之心,立利他无我,宏法利生。众生不尽,我誓不尽之大愿。至于为法捐躯,倾财尽命,犹属其次。此所谓宏誓大愿。

大家当知愿心即是因心。有因心才有果觉。因大果大,因真果真。不但学佛要立愿心,才能由因生果,即一种政策主张,或一种技术创造,亦必先具真确的见解,具了真确的见解,还须具有坚定的愿望。艰险不避,百折不回,然后才可达到目的。若胸无定见,固不能成功:而愿力不坚,必至精神涣散,还是失败。这种事例很多,不必细举。学佛人在自利方面,为明心见性:在利他方面,为济世渡生。济世渡生,固是难事,而明心见性,亦非近功。所以更非要立真实的大愿不可。我们发愿,与发誓同,故名誓愿。

复次, “行”字。学佛人开始就要行,所谓依法奉行。但“行”是根于“愿”来的。真实心愿已发,即当照愿实行。若有愿无行,或行之不力,即同口说王膳,不得一饱。所以无论愿之大小,或自修,或利他,必须难行要行,难忍要忍,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行不达愿,终不移改。但“行”字范围甚广,简单说,就是要行菩萨道。菩萨道即是六渡万行。而万行不离六渡。依佛说,以布施渡贪,以持戒渡毁犯,以忍辱渡嗔恨,以精进渡懈怠,以禅定渡散乱,以般若渡愚痴。此六渡均含有渡己渡人,同登彼岸之意,亦即“行”字之义。而渡人渡己,二者何先?

须知人我一体,自他两利,渡人即是渡己,渡己正为渡人。大乘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只知利他,结果众生未尽,而自己先渡。小乘菩萨,着于我相人相,只知自利。我执难破,结果不易自渡。即此可知自利不利,尚在此岸,利他无我,才是彼岸。

总之,信愿行三字,皆由心发。大家已闻正法,修习正道。更当时时在心上用功。故六祖教人一则曰: “此须心行。”再则曰: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曰: “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依心起信,依心立愿,依心力行。心是真如,真如是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之义。念念能依如是之心。则成真信、真愿、真行。心本无量,体大无外,处处能依如是之心,则成大信、大愿、大行。既真且大,自然心佛同体,感应道交。

禅宗古德,谁不懂教?谁不是以粗俗的话来开示学人?其所以如此者,乃恐后人离开自心自性,专在经教文字相上枉用功夫,徒增理障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如何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世界

问: 请问法师,怎么样能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吃肉让体味难闻易患癌

到底饮食有怎样的力量,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如...

任凭风浪骤起,闲看花开花落

世事繁杂,良莠不齐,许多事情惹人不得清净。或许生气...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

【佛教词典】顺决择分善

【顺决择分善】 p1108 俱舍论十八卷十九页云:顺决择分...

【佛教词典】隔历三谛

(一)又作次第三谛、历别三谛。与“圆融三谛”对称。指...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

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

画好自己的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欲利人,先须克己

【原文】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

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答曰:益身...

修行的根本法宝--信愿持名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梦参老和尚: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