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2014/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正会说“话”之人,所说之言,必是善语,令闻者心开意解,清耳悦心。

人在社会中,跟他人相处,处理各种问题,说话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能说话或者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文字就都形成了口业。话也有好话和坏话之分,这就给自己造下了善与恶的果报。

《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口、身、意”三业,并把口业摆在第一,头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话极重要,它告诉我们学佛要先从“口业”开始,其次才是“身业”和“意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变化过来的,这是渐教,不同于顿教。因为顿教只要一个“善护意业”就可以了,意业清净了,身和口怎么还会不清净呢?这也是佛教度化众生的不同方法,让根性不同的人都能化度。

众生内心有瞠心、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或说话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不实的话欺诳他人;或说秽语、无意义的话,乃至毁谤佛、法、僧及一切众生等。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而修行若能远离四种口过,未来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净梵音声,说法度众无有障碍。此外,口不犯四过,以真诚心待人处世,不但能得人信赖、尊重,念佛、持咒、诵经也会有感应,因为口业清净,自然有清净的功德效用产生。所以善护口业,就要先从清净口业开始,而清净口业就要不犯口过。

口过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绮语。

“两舌”即是于两人之间挑拨离间;如看到张三说李四不好,见到李四就说张三不好;或是见他吵架,甚至于打架,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就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

就拿夫妻吵架来说,有人劝架,若是不会说话,到两人面前,这人在丈夫的面前就会批评妻子的种种缺点,结果导致丈夫更加对妻子有意见,而在妻子面前,这人就会历数丈夫的许多劣行,煽风点火地让妻子更痛恨丈夫,可想而知这后果是越来越糟糕,甚至为此而离婚的也不少见。但是到最后,丈夫和妻子往往会同时憎恨的这个人恰恰是那个两舌的人,因为他分明没安好心,分明是在挑拨离间。

“恶口”是以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逢天雨、刮风,令身心感觉不适,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一般人对一些不经意的恶口讲成习惯,自己不容易察觉,境界一现前,很自然就讲了出来,话一出口,坏了事还不知道。

例如有人以“老子”为口头语,开口闭口离不开这两个字作点缀,虽是口头语,也是属于一种恶口的习惯。有一次,喜欢说“老子”口头语的这个人去买菜。到菜市场一个菜摊前问黄瓜多少钱一斤,摊主回答一个价钱,这人嫌贵,于是说了一句“老子不买了”就要走。可是卖菜的不高兴了,说:“你是谁老子?我还是你爷爷呢!”结果两个人就此吵了起来,最后大打出手。这就是恶口,无意中说了得罪人自己还不知道。

《大智度论》中记载有位毕陵伽婆蹉尊者,每天都到恒河对岸去化缘,每次要过恒河时就跟水神讲:“小婢,我要过河了,给我开路!”因为毕陵伽婆蹉尊者是证到罗汉的圣者,堪受三界众生所尊重,所以水神一听到尊者的话,马上就帮他开路。但是时间久了,水神心中起了烦恼:“奇怪,我帮尊者开路,尊者不但不感激我,还骂我是小婢,这口气实在很难咽下去。”就去找佛陀评理。

佛陀于是把毕陵伽婆蹉尊者找来,问他:“你每次到恒河对岸化缘托钵时,水神都帮你开路,你怎么还骂他是小婢!实在不应该。”毕陵伽婆蹉尊者说:“我并无意要骂水神,只是无心。”于是马上向水神道歉:“小婢!我现在向你道歉。”原来尊者虽然已证罗汉,可他一些在世间时形成的粗俗的习气却还存在,故仍叫水神小婢却还不自知。

所以恶口不容易改,自己要多注意,要经常检讨反省,讲话的时候是不是有过失,时时要“三思而后行”。如此,不断地薰修,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慢慢地就能修去恶口的习气。

妄语是指说谎话欺骗他人。

罗目侯罗年幼即出家,担任佛陀侍者时喜欢开人玩笑。有人来拜访佛陀,佛在精舍时他就说佛不在,佛陀不在时他却又说在。一日,佛陀唤罗目侯罗用澡盆取水来洗足,洗毕将水倒弃后,佛要他把澡盆覆地,之后又叫他注水,罗目侯罗心想:“覆盆怎么装得进水呢?”此时佛陀说:“这就像无惭无愧的人,喜欢打妄语,使自性被覆盖,道法不能人心一般。”

社会上有些从商的居士,想发心受五戒,但又认为做生意当中,极难真正说老实话,认为没办法持守不妄语戒。其实,任何事情都不离因缘果报,想要生意兴隆,便须诚实、信用。过去的百年老店能永续经营,不外乎是本着童叟无欺的理念,只要以真诚不妄之心待人处世,这个事业就是值得人们信任的金招牌,如此何须担心无法成功。

世间又有“善意的谎言”一说,在佛教中这称为方便妄语。所谓方便妄语,指话讲出之后,对自己没损失,而别人听了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功德,让对方从中得到利益。诸如你看到一个顽童在追打一只小猫,而这小猫逃到了你的房间里。顽童跑来问你有没有看到小猫,你不忍小猫再受欺负,于是就问看到猫从后面窗户跑出去了。明明知道小猫躺在你的桌子下面,可还说跑掉了,这对自己没有坏处,也保护了小猫,这就是“善意的谎言”。所以佛法的精神是活用的,为救护众生,成就善法,不得已时即可用方便妄语;但是若不是为了成就善法功德,则不可说妄语。

“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讲黄色笑话、言情小说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自己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绮语都是一种恶业。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

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

死还人地狱,出则为畜生,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又说:

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

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佛陀说因为众生内心有瞠心、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清净自己的口业,一定不要挑拨是非叫人家彼此不和,也不要在没了解真相之前就说长论短,也不要嘲笑他人的短处或者对他人的过错津津乐道,更不要不懂装懂还偏要指手画脚,把自己弄得像个先知先觉一样。

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佛所说之言,不唯是善语,更能令众生解脱烦恼,得大自在。经云:“持口如佛口,常说诚实语……,若生于世间,谓诸香庄严,犹如香山水,流人涅盘河。”佛陀有三十二相好庄严,其中一相为“梵音声”,就是真正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所感得的果德。佛不只三世,乃至三大阿僧只劫,都修六波罗蜜,口业清净,所以佛的舌头,一伸即能覆面至发际,称为“广长舌”,这也表示佛说法广大无碍,无远弗届,无人能及。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时,口业清净所感的殊胜果报。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足见一句话的影响甚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一个家庭里,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间,彼此不和,产生嫌隙,这个家庭必定无法和乐兴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经常互相攻讦,这个社会必定乱象频仍。若是人人都能净守口业,多观察、学习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的长处,这个社会就能充满和谐。

倘能学佛,口业清净,常说正语利益众生,即能口出妙香,咸令闻者欢喜信受,亦能同登自在解脱的涅盘圣地。修行若能远离四种口过,未来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净梵音声,说法度众无有障碍。此外,口不犯四过,以真诚心待人处世,不但能得人信赖、尊重,念佛、持咒、诵经也会有感应,因为口业清净,自然有清净的功德效用产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杂秽语是语业当中最后的一项。虚诳语、粗诳语、离间语...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心律法师:你说的话会决定你的人生

人们每天要说很多话,而其中关于对自己人生的话,某种...

为了自己的好运,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凉方为道,退...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

断除对异性的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佛教词典】软语

(杂语)温言适人情之语也。涅槃经二十曰:诸佛常软语...

【佛教词典】四大种所造色

【四大种所造色】 指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造成的...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

女人在生理期可以念佛诵经吗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

广钦老和尚的考试,您能及格吗

练就忍辱不动心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二》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天气很热,非常感谢大家仍然这...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必有烧手之患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四十二章经的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老有音书头渐白,死...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