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智圆法师  2014/03/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下摘取其中三则。

有个叫桓温的人,一次前往四川,途经三峡时,遇到一件奇事。

有个人抓了一只小猴子带到船上,小猴的母亲沿着河岸随船奔跳,一路啼叫足足跑了一百多里都不肯离开。最后母猴纵身跳到船上,当时就气绝身亡。有人剥开母猴的身体,只见肚中肠子寸寸断裂。

还有个姓彭的人擅长射箭。一次他入山打猎,看到溪水边有只母猴正在给孩子喂奶,就张弓放箭,射中了母猴。母猴自知无法存活,就用尽力气抱起孩子,让它喝完最后一顿奶,然后摘下几片树叶,把奶水挤在树叶上,放在孩子身旁,一边呜呜哀叫,好像在教孩子怎么喝这份奶水,最后一声号叫,气绝而亡。

还有一则双鲤救子的公案。有个吴江人,家有一口鱼塘,到了冬天时,他筑起低坝,放掉塘里的水,想取里面的鱼。

水放到一半时,只见两条大鲤鱼不断地从低坝跳出跳进。他觉得奇怪,便仔细观察,发现几百条新生的小鲤鱼聚在一个洞里出不来,两条鲤鱼跳进跳出,一边衔着小鱼一边往前游,为了救护孩子而不惜生命。

思考这些故事,可以把眼光扩大到前世。今世的母亲不论在轮回哪一道中,只要是做母亲,为了养育、保护我们,都曾经不顾惜生命,倾注全部的爱心,和今世一样,全心全意照顾我们。

转缘其他亲人、中庸、怨敌以及一切众生,思惟他们曾为自己母亲的恩德。综合起来观察,在无尽的过去生中,曾以慈爱养育过自己的母亲多得可以充满虚空。每一生喝过的母奶足以汇成无尽的海洋;每一生让母亲伤心流下的泪水聚成四大洋;每一生母亲赐予的身体无量无边;每一生母亲给过的衣食堆满大地;每一生母亲为我们做过的事,记录成书,高过须弥山;每一生为养育我们所造下的罪业,足以让母亲在恶趣中感受无量的苦恼。

总之,不经思惟时,不易感受母亲的恩德,而一旦思惟起来,生生世世母亲的恩德,尽未来劫也述说不尽。正是那句话:母恩比海深比山高。只要我们还在轮回中,来世的每一位母亲仍将以同样的方式养育我们。

忆念母恩之后,我们应当知恩图报。若大地众生个个皆已成佛,则我们不必做什么;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诸母正处在极悲惨的境地,她们因无明障蔽而被烦恼魔扰乱,内心不能自主,又没有善知识的引导,疯狂地在轮回崎岖的山路上一路蹎蹶,冲向恶趣险崖。

眼看母亲一步步跑向深渊,作为孩子能忍心坐视不管吗?母亲此时最希望孩子来救她,子不救母,谁来救母呢?想到这里,内心应发愿:一定要救拔母亲出离生死,以回报母亲的大恩。也就是发愿尽未来际为诸母开示增上生、决定胜的善道,最后将她们安置于佛果。如此再三发起报恩的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

以身济子的母鹄

佛言: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位菩萨,身为鹄鸟,生有三只...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如何培养出离心

出离心的栽培的确是应该经过一个时期的栽培,我们才会...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我们在这个世界,有...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八宗共祖 千部论主

龙树菩萨生于印度,是汉传佛教禅宗、净土宗、天台宗、...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

给自己留些余地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

【佛教词典】随逐无记

何等随逐无记?谓即彼戏论习气。...

【佛教词典】迦楼罗法

(修法)迦楼罗鸟之修法。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

人生只有使用权

我常说「人生只有使用权」。 当付出时就会得到欢喜,...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福是种来的,不是求来的

过去有一个人问佛陀说:我身体一直很不好,我到处求神...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