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

广行法师  2019/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

我们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要采取不同的方式。15 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了,所以要讲道理为主。一味地苛责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逆反和不良的后果。

老师对学生生气,乃至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哪能愤怒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呢?不过是略现严厉之相,让学生和孩子害怕就行。就算再怎么严厉,目的也不过是让学生(孩子)害怕而已。关键是平时的教育,就应当严气正性,一言一动毫无苟且轻佻,这样学生自然如临“泰山压顶”不敢放肆。

如果平时毫无沉重气象,甚至与学生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等到学生调皮过头的时候,老师(或者父母)就算怒气冲天,对学生(孩子)又有什么益处呢?所以关键是老师和父母自己要做好。

子孙发达富贵往往是祖辈积德所致,与因果报应并不矛盾。这并非指祖父辈积下来的福德资财可供子孙直接继承和享用,而是指祖父辈若有德,自然感召本身具有福德的子孙生到自己家。只可惜人们俗眼难以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导致子孙在继续享受的同时却干着损德的事,那么这家的富贵是难以持续的,这就是“富不过三代”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儿女成贤,当为培福、不为积财的道理。

有智慧的人不会把大笔的遗产留给子女,富贵迷人。留遗产太多反倒害了子女。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子女自己去努力奋斗,挣得自己的富贵、幸福是明智的选择。钱财有形但却无常,而道德是恒久的。所以留遗产给子女儿孙,不如积阴德给子女儿孙。

子女作恶往往是由于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一味娇惯、不加教训养成的。娇生惯养的害处是,一方面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朴素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容易使他们养成任性的习惯,长大后可能会做出悖伦犯法的事情。任性娇惯,必然就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劝言,难免自以为是,走入歧途。一味地溺爱子女,娇惯成性难成正人。教育之爱,使子女培养为正人是正确的爱,而任性娇养是溺爱。

溺爱使子女成为废人和坏人,直至危害生灵。杀生者将自害一世,自损慧命,甚至世世堕落,可见危害至深。教育的主旨是灌输敦伦尽分、因果不爽的观念。要教导子女励志求学和做好人,努力修德,勤读书,从小立志。只有德智并进,人才有出息。读书要按照圣贤所说的知行合一去做。

教育不讲因果报应、道德仁义,是最大之缺失。素质教育要把仿效圣贤躬行实践的一课补上。子不教父之过,没有教不好的子女,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正确的教育指导,关系很大。要爱之有道,避免从小娇生惯养,不懂因果报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

父爱与母爱

有一个研究力学的教授,他研究这个高空的物体高速穿下...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

报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识:《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你有善因好缘,怎么会没有感应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体验。宗教的体验不...

明一法师:吃亏勋章莫忽视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

大安法师: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

什么是菩提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

【佛教词典】羯磨疏诸界结解篇第二

亦名:诸界结解篇、结解诸界篇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

【佛教词典】衣钵侍者

指掌管住持资具、钱帛之僧。禅林象器笺职位门衣钵侍者...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深圳弘法寺103岁本焕法师:都市人要学会放下

本焕老和尚笑容可掬。 即将到来的11月7日(农历九月廿...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

人生四友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朋友。大致来说,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杯水的冷漠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

【推荐】觉海慈航

(一) 什么是佛教 问: 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 这...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